登金陵凤凰台

登金陵凤凰台

凤凰台上凤凰游,凤去台空江自流。

吴宫花草埋幽径,晋代衣冠成古丘。

三山半落青天外,二水中分白鹭洲。

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

〔凤凰台〕故址在今南京市城南。相传南朝刘宋时有凤凰在山上出现,因称山为凤凰山,台为凤凰台。 〔吴宫二句〕吴,指三国时代的孙吴;晋,指东晋。花草,美女的代词。衣冠,见王维《田园乐》注。幽径,冷落的小路,这里指墓道。丘,坟墓。这两句是互文见义,说曾经在金陵建都的孙吴、东晋时代的宫中美女、朝里高官都已死去,可见得富贵繁华不能长久。 〔三山句〕三山,在今南京市西南长江边上,有三峰,南北相接,故名。这是说从凤凰台上望过去,觉得三山距离很远,看不清楚,好像有一半落在天外去了。陆游《入蜀记》云:“三山自石头及凤凰台望之,杳杳有无中耳。及过其下,距金陵才五十余里。”正好用来说明李白此诗。 〔二水句〕水,指长江。二,或作“一”。白鹭洲位于南京西南江中,说“一水”,是就江流整体而言;说“二水”,是指江流经过洲的部分而言,皆可通。这也是台上所见。 〔浮云蔽日〕比喻奸臣遮拦贤臣,参张九龄《感遇》注。 〔长安〕这里是用京城代表朝廷和皇帝。

这篇诗是李白被高力士等陷害排挤,离开长安以后所作。他于登览名胜时,慨叹古代王朝的成败兴亡,而归结到对当时邪臣蔽贤的政治局面表示了自己的忧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