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杜浣花溪图引

老杜浣花溪图引

拾遗流落锦官城,故人作尹眼为青。

碧鸡坊西结茅屋,百花潭水濯冠缨。

故衣未补新衣绽,空蟠胸中书万卷。

探道欲度羲黄前,论诗未觉《国风》远。

干戈峥嵘暗宇县,杜陵韦曲无鸡犬。

老妻稚子具眼前,弟妹飘零不相见。

此公乐易真可人,园翁溪友肯卜邻。

邻家有酒邀皆去,得意鱼鸟来相亲。

浣花酒船散车骑,野墙无主看桃李。

宗文守家宗武扶,落日蹇驴驮醉起。

愿闻解鞍脱兜鍪,老儒不用千户侯。

中原未得平安报,醉里眉攒万国愁。

生绡铺墙粉墨落,平生忠义今寂寞。

儿呼不苏驴失脚,犹恐醒来有新作。

常使诗人拜画图,煎胶续弦千古无!

〔老杜〕指杜甫。后人称杜甫为“老杜”,杜牧为“小杜”,以示区别。 〔浣花溪图〕浣花溪,在今成都市西,杜甫流寓四川,曾在溪边建造一座草堂居住。图是描绘诗人当时的生活。 〔拾遗〕唐肃宗至德二载(757),杜甫曾任左拾遗。 〔锦官城〕见李白《蜀道难》注。 〔故人句〕故人,旧交,老朋友。指严武。他于肃宗宝应元年(762)及代宗广德二年(764)两度出任成都尹,都对杜甫多所帮助,后一次还请杜甫在他的幕府中担任参谋,授予检校工部员外郎的头衔。青眼,见黄诗《送王郎》注。这是说严武当时很照顾杜甫。 〔碧鸡二句〕碧鸡坊、百花潭,都在浣花溪附近。濯(zhuó),洗。冠缨,系帽的带子。《古歌》:“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我缨。” 〔故衣二句〕是说杜甫学问虽好,但生不逢时,依然衣服破旧,生计困难。蟠,环绕,引申为堆积的意思。 〔探道二句〕度,超越。羲黄,伏羲和黄帝,都是传说中上古的圣王。《国风》,《诗经》中的民歌部分,自来被认为是古诗的经典著作。这是说杜甫探讨治国之道,几乎要超过羲黄;而其评论诗歌,则使人觉得《国风》去人不远。 〔干戈句〕指安史之乱,峥嵘,山高貌,引申为形容战局严重。宇县,犹言中国。宇,即空间。县,“赤县神州”的简称。 〔杜陵句〕是说战乱的严重后果。杜陵、韦曲,都是长安附近的繁荣地区。 

〔老妻二句〕老妻,指杜甫的妻子杨氏。稚子,指杜甫的两个儿子宗文、宗武。具,都在。诗人于肃宗乾元二年(759)由陕西转徙到甘肃,再到四川,只有他的妻、儿和弟弟杜占同行,其余三弟一妹则散居各地。参其所写《送韩十四江东省觐》注。 〔此公句〕是说杜甫和蔼平易,使人感到喜爱。 〔园翁句〕园翁,种菜老汉。(古人称种菜为灌园。)溪友,特指居在溪边打鱼为生的人。卜邻,古人迷信,选择邻居也要卜卦。这是说诗人没有架子,肯和普通的劳动人民做邻居。 〔浣花二句〕车骑,指严武等贵官所乘的车、骑的马。这是说有时有些做官的人来浣花溪边杜甫家中做客,泛舟饮酒,旋即散去,诗人又独自观赏野景。次句本意为看野墙无主之桃李,因韵律而改变了句子的结构。 〔落日句〕蹇(jiǎn)驴,行走迟钝的驴。驮(tuó),以背负载人或物。这是写这幅画图中的杜甫形象。与下面的“儿呼不苏驴失脚”句合看,所画当是杜甫在傍晚日落时,已喝得大醉,小儿子宗武扶他上驴回家;驴失前蹄,老诗人便从驴背上滑了下来,但仍然不很清醒。 〔愿闻四句〕兜鍪(móu),即头盔,古代打仗时用的防护帽。老儒,指杜甫。千户侯,有一千家农户向其交纳租税的侯爵。攒眉,皱着眉头,表示悲苦。万国,指全中国。这是说杜甫渴望和平安定的生活,而不想在战争中博取功名富贵。所以当他流寓西蜀,听不到中原平安的消息时,虽然喝醉了酒,仍然愁眉苦脸,为全国的局势而深感关切。 〔生绡二句〕生绡,生绢,古代都用绢作画。粉墨,画上的颜料。这是说挂在墙上的这幅《老杜浣花溪图》已经很陈旧,而诗人的忠肝义胆,也很少为人所关心注意。 〔常使二句〕诗人,指后代的诗人。古代传说,凤凰的嘴和麒麟的角合煎成胶,可以将断了的弦接上,称为续弦胶。这是说杜甫崇高的思想和伟大的艺术,后代的诗人都难以为继,只有向着他的画像下拜,以表敬意。

这幅作者不详的画图,通过杜甫从驴背上滑了下来仍然不很清醒这一稍纵即逝的形象,非常成功地显示了这位伟大诗人的内心世界。黄庭坚则不但了解杜甫,而且理解这幅画,于是,就产生了这篇好诗。王安石《杜甫画像》以豪健胜,此篇以情韵胜,他们都对于杜甫的为人及其所生活的时代有深刻的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