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桥感事

金桥感事 

太行和雪叠晴空,二月郊原尚朔风。

饮马早闻临渭北,射雕今欲过山东。

百年徒有伊川叹,五利宁无魏绛功?

日暮长亭正愁绝,哀笳一曲戍烟中。

〔金桥感事〕金桥,地名,故址在今山西省长治市西南。昭宗大顺元年(890),唐军与李克用军在今山西省东南部一带作战,唐军屡败。李克用是沙陀人,他和唐王朝的敌对行为,是一种带有种族斗争性质的地方军阀叛乱活动,诗人咏叹其事,着眼于此。 〔太行〕见曹操《苦寒行》注。这里指位于今长治市东边的一段。 〔二月句〕二月,指大顺二年二月。唐朝与李克用之间的战争,持续到大顺元年十一月,以唐将张濬全军覆没结束。二年正月,恢复李克用官爵,和他讲和。朔风,北风。这里也暗指沙陀兵马。这是说气候还冷,战争的气氛也还有遗留。 〔饮马句〕指僖宗中和三年(883)及光启元年(885),李克用及其他地方军阀两度攻入长安,纵兵大肆抢劫的事。在某处饮马表示军事势力进入其地。渭北,渭水之北,这里指长安。 〔射雕句〕指李克用的势力将要扩张到太行山以东,即今河北省西南部、河南省西北部一带地方。射雕,见王维《观猎》注,以打猎比喻作战。 〔百年二句〕《左传》载:东周辛有经过伊川,看见有披散头发在野外祭祀的人民,他便叹息说:“恐怕不到一百年,这地方便会成为戎族(的聚居区),因为礼俗已经改变了。”果然在不久以后,秦国和晋国便把陆浑的戎族迁居到了那里。又载:晋魏绛向悼公建议,与诸戎(晋国邻境的少数民族)和好,认为有五种利益:一是可以买进其土地;二是可以安定地从事农业生产;三是可以增强晋国的威望;四是没有战争;五是不但使本国人民安居乐业,而且可以使远方人民来归。悼公采取了魏绛的意见,和诸戎结盟,果然获得许多利益。这是说面对现实局势,不能像辛有那样,光是叹气,而是应当像魏绛那样,对李克用采取安抚的政策,以免他继续和朝廷为难。 〔日暮二句〕亭,大路上的驿站。古制,十里一长亭,五里一短亭。愁绝,愁到极点。笳,一种军用管乐器。戍烟,指戍所烽火台上所发出来的烟。这是说自己暂住长亭,听到戍烟中悲哀的笳声,感到十分忧愁。

这篇诗反映了诗人对当时朝廷衰弱、军阀混战的动乱局面的感受,而着重表现了对沙陀等族入侵的忧虑,音节宏亮,气格沉雄。

吴融,字子华,越州山阴(今浙江省绍兴市)人,昭宗时代(约当9世纪末叶)的诗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