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 征

北 征 

皇帝二载秋,闰八月初吉。杜子将北征,苍茫问家室。

维时遭艰虞,朝野少暇日。顾惭恩私被,诏许归蓬荜。

拜辞诣阙下,怵惕久未出。虽乏谏诤姿,恐君有遗失。

君诚中兴主,经纬固密勿。东胡反未已,臣甫愤所切。

挥涕恋行在,道途犹恍惚。乾坤含疮痍,忧虞何时毕!

〔皇帝四句〕皇帝,指肃宗。二载,即至德二载(756)。743年玄宗改“年”为“载”,到758年才由肃宗改回。初吉,初一,即朔日。北征,朝北面走,指由凤翔(今陕西省宝鸡市凤翔区)到鄜(fū)州(今陕西省富县)去探望寄居在那里的妻儿。鄜州在凤翔东北。苍茫,渺茫。问,探望。音书阻隔,所以觉得家庭情况有些渺茫而急于探问。这四句说明因“问家室”,所以“北征”,为全篇纲领。此诗题目及起句有意模仿班昭的《东征赋》。赋以下列四句开头:“惟永初之有七兮,余随子乎东征。时孟春之吉日兮,撰良辰而将行。”可以类比。 〔维时四句〕维,发语词。艰虞,艰难困苦。顾,可是。恩私,给予自己的特殊恩惠或照顾。被,加给。蓬荜(bì),以蓬和荜这类草做门户的屋,穷人所居,这里谦指自己在鄜州的住宅。这是说,国家正在困难时期,上上下下都没有闲空,可是我却获得特殊的照顾,由皇帝降下诏书,要我回去探亲。至德二载五月,杜甫担任左拾遗时,因上疏救房琯触怒肃宗,几乎闯下大祸。幸得宰相张镐为他申辩,方才免罪,但肃宗毕竟和他疏远了,八月便放他回家省亲。 〔诣(yì)〕到。 〔阙下〕即朝廷所在的地方。阙,宫阙。 〔怵(chù)惕〕惶恐不安的样子。 〔虽乏二句〕旧时对君主或尊长进行规劝或争论,使之改正错误,叫做谏诤(jiàn zhèng)。姿,这里指表现。杜甫当时任左拾遗,谏诤是他的职责,所以这么说。 〔君诚句〕一个皇朝在衰落以后又振作起来,称为中兴。这是对肃宗的赞美,说他实在是一位中兴的皇帝。 〔经纬〕织物以纵线为经,横线为纬。经纬交织而成布帛,引申为组织安排。 〔固〕本来。 〔密勿〕周密勤勉。 〔东胡句〕东胡,指安、史叛军。本年正月,安禄山的儿子杀父自立,继续和唐军对抗。禄山虽死,胡祸未平,所以说未已(还没完结)。 〔愤所切〕即“所切愤”,切愤,犹痛愤,因押韵而倒文。 〔行在〕皇帝临时住的地方,指凤翔。 〔道途句〕是说上路以后,心事重重,所以精神恍惚。 〔乾坤句〕是说全国都饱含着战争的创伤。乾坤,天地。痍(yí),创伤。 〔虞〕忧虑。

以上写得假探亲,以及拜别皇帝时所引起的伤时忧国之情。

靡靡逾阡陌,人烟渺萧瑟。所遇多被伤,呻吟更流血。

回首凤翔县,旌旗晚明灭。前登寒山重,屡得饮马窟。

邠郊入地底,泾水中荡潏。猛虎立我前,苍崖吼时裂。

菊垂今秋花,石戴古车辙。青云动高兴,幽事亦可悦。

山果多琐细,罗生杂橡栗。或红如丹砂,或黑如点漆。

雨露之所濡,甘苦齐结实。缅思桃源内,益叹身世拙。

坡陀望鄜畤,岩谷互出没。我行已水滨,我仆犹木末。

鸱鸟鸣黄桑,野鼠拱乱穴。夜深经战场,寒月照白骨。

潼关百万师,往者散何卒!遂令半秦民,残害为异物。

〔靡(mǐ)靡〕犹迟迟。 〔逾〕跨越。 〔阡陌〕田间小路。 〔人烟句〕这是说战乱之后,人口稀少,情况萧条。 〔被伤〕指受伤者。 〔回首句〕承上“挥涕恋行在”。 〔旌旗句〕这是写旌旗在夕照下闪动的情形。 〔重(chóng)〕重叠。 〔屡得句〕饮(yìn)马窟,为了给马喝水而挖的积水坑。一路上多次遇见饮马窟,可见地近战场。 〔邠郊二句〕邠(bīn),今陕西省彬县。荡潏(jué),水流汹涌貌。泾水从邠州北部流过,形成盆地。杜甫身在寒山,向下眺望,所以看到邠郊如在地底,泾水流经其中。 〔猛虎二句〕猛虎,指立在那里的苍崖。崖有裂缝,很像老虎大吼。有人认为是指真虎,但看上下文,诗人此时面对秋山,心情舒展,如果当时真有老虎对他大吼一声,他恐怕就会魂飞天外,不会认为“幽事亦可悦”了。 〔石戴句〕是说山头石路,被来往的车轮轧得有很深的轨迹。 〔青云句〕是说秋空的云物诱发了自己高雅的兴致。 〔幽事〕山间幽美的景色。 〔橡〕栎树的果实,俗名橡子。参后皮日休《正乐府·橡媪叹》注。 〔濡〕滋润。 〔缅思二句〕缅思,遥想。桃源,见陶渊明《桃花源诗》。身世拙,指自己年将半百(杜甫写此诗时是四十六岁),一事无成。这是由眼前幽事之可悦,联想到古代桃源之可羡,再转而想到自己生平之可悲。 〔坡陀二句〕坡陀,山冈起伏不平的地方。畤(zhì),祭祀天神的祭坛。春秋时的秦国王曾在鄜州立畤祭祀白帝,所以用“鄜畤”代称鄜州。这是写由寒山下来,远见鄜州,仍然隔着一段有岩有谷(有高有低)的距离。 〔我行二句〕是说自己已经到了泾水旁边,但仆人还在半山,回首望过去,像在树梢头上。杜甫为什么比他仆人快呢?他另一篇诗《徒步归行》回答了这个问题,原来他在邠州向一位姓李的官员借了一匹马。诗中说:“凤翔千官且饱饭,衣马不复能轻肥。青袍朝士最困者,白头拾遗徒步归。人生交契无老少,论心何必先同调?妻子山中哭向天,须公枥上追风骠。”就是写他借马的情况。否则,他归心再急,恐怕也难以把仆人落下那么远。 

〔鸱(chī)〕猫头鹰。 〔拱〕指野鼠站立的时候,将两条前腿放在一处,如人拱手。 〔夜深二句〕诗人八月初一从凤翔出发,经邠州再到鄜州,一路行来,已在中旬以后,所以夜深见月。 〔潼关二句〕潼关,在今陕西省潼关县黄河边,是当时的险要关塞。百万师,指哥舒翰镇守潼关的二十万军队,说“百万”,是夸大之词。往者,过去,指去年。卒,同猝,即仓猝,匆遽。至德元载(756)哥舒翰守潼关时,杨国忠逼他出战,六月,被安禄山打败,伤亡惨重,十不存一二。 〔遂令二句〕秦民,关中平原的人民。为异物,即死亡。据《唐会要》,天宝十四载(755),户为八百九十一万余,口为五千二百九十一万五千余。到了上元元年(760)户仅一百九十三万余,口仅一千六百九十九万余。前后相距五年,户口减少这么多,可见这两句诗是当时实录。

以上写由凤翔经邠州到鄜州沿途对自然风物和战后景象的感受。虽然中途因风物可爱,忧怀暂舒,但终于回到“乾坤含疮痍”的苦难现实。

况我堕胡尘,及归尽华发。经年至茅屋,妻子衣百结。

恸哭松声回,悲泉共幽咽。平生所娇儿,颜色白胜雪。

见耶背面啼,垢腻脚不袜。床前两小女,补绽才过膝。

海图坼波涛,旧绣移曲折。天吴及紫凤,颠倒在短褐。

老夫情怀恶,呕泄卧数日。那无囊中帛,救汝寒凛栗。

粉黛亦解包,衾裯稍罗列。瘦妻面复光,痴女头自栉。

学母无不为,晓妆随手抹。移时施朱铅,狼藉画眉阔。

生还对童稚,似欲忘饥渴。问事竞挽须,谁能即嗔喝?

翻思在贼愁,甘受杂乱聒。新归且慰意,生理焉得说?

〔况我二句〕堕胡尘,这里指落在安禄山叛军势力的控制之中。华发,花白头发。至德元载(756)七月,杜甫在鄜州,听说肃宗在灵武(今宁夏回族自治区灵武市)即位,就起程前往,中途被叛军俘获,送往长安。二载二月,肃宗由灵武移驾凤翔,四月,杜甫才从长安逃出,五月到凤翔担任左拾遗职务,八月得假回家探亲,所以下文说“经年至茅屋”。相隔只一年,头发全变花白了,可见忧患之深重。 〔百结〕打满了补丁,破破烂烂。 〔恸哭二句〕这是说一家人重逢,都悲哭起来,松风、泉流互相应和,也显得凄凄惨惨的。 〔平生句〕一向最宠爱的儿子。“娇”字这里作动词用。 〔见耶句〕耶,同爷。由于一年不见,所以生疏了,看见爸爸,反而背过脸哭了起来。 〔垢腻句〕与上“颜色白胜雪”句对衬,从前很白净,现在却很脏,连袜子都穿不上。 〔床〕一种类似凳子的坐具。 〔补绽(zhàn)句〕绽,裂开。补绽,即补缀,补联。这是说两个女孩穿的衣服,不但破烂,而且短小。 〔海图四句〕海图,指绣着海景的图障。坼(chè),裂开。据《山海经》,天吴和九凤都是神名。天吴是八首人面,八足八尾,色青黄。九凤是九首,人面鸟身。诗中天吴、紫凤连称,紫凤可能就是指的九凤。褐(hè),粗布衣服。这是说,孩子衣服破了,也找不到布来补,杜二奶奶只好将家中的旧海图绣障子剪开,胡乱缝在孩子们穿的粗布衣上,也顾不上绣在障子上的那些天吴、紫凤的原有位置,将它们都弄颠倒了。 〔老夫二句〕老夫,杜甫自称。恶,恶劣。诗人看了家里这种悲惨情形,心绪恶劣,生起病来,上吐下泻,躺了几天。 

〔那无句〕那无,岂无。唐人官俸,有钱有帛。囊中帛,泛指他带回的俸禄,言帛则钱在其中。 〔寒凛栗〕冻得发抖。 〔黛〕古代妇女用来画眉的一种青黑色矿物质颜料。 〔衾(qīn)〕被子。 〔裯(chóu)〕帐子。 〔痴女句〕痴女,犹娇女。这个“痴”字是指天真烂漫,不是贬义词。头自栉(zhì),自己梳起头来。 〔学母四句〕无不为,什么都做,即妈妈怎样打扮,她也怎样打扮。随手抹,信手乱抹。移时,花了不少时间。朱,胭脂。铅,粉,古人搽脸的粉用铅烧成。狼藉,不整洁的样子。画眉阔,写孩子不会画眉,将眉毛画得太粗了。所以用狼藉来形容它。天宝末年,流行细眉,所以白居易《新乐府·上阳白发人》说:“小头鞋履窄衣裳,青黛点眉眉细长,外人不见见应笑,天宝末年时世妆。”这四句表面是写孩子,实际上却是写杜二奶奶在丈夫回来后用心梳妆,是上面“瘦妻面复光”的补充描写,所谓言在此而意在彼。 〔问事二句〕事指自己被俘逃出及得假探亲的经过。嗔(chēn),生气。焉,怎么,疑问词。孩子争先恐后问东问西,做爸爸的虽然有点儿嫌烦,但又怎么好对他们生气,加以斥责呢? 〔翻思〕回想。翻,同反。 〔聒(guō)〕吵闹。 〔新归二句〕生理,生计,指物质生活。这是说,才回家中,和妻儿团聚,已经很安慰。至于生活问题,一时还没法说。

以上写到家以后,所看到的家庭情况及与家人团聚,悲喜交萦的心情。

至尊尚蒙尘,几日休练卒?仰观天色改,坐觉妖氛豁。

阴风西北来,惨淡随回纥。其王愿助顺,其俗善驰突。

送兵五千人,驱马一万匹。此辈少为贵,四方服勇决。

所用皆鹰腾,破敌过箭疾。圣心颇虚伫,时议气欲夺。

伊洛指掌收,西京不足拔。官军请深入,蓄锐可俱发。

此举开青徐,旋瞻略恒碣。昊天积霜露,正气有肃杀。

祸转亡胡岁,势成禽胡月。胡命其能久?皇纲未宜绝。

〔至尊〕最尊贵的人,指皇帝。 〔蒙尘〕皇帝因故流落在外,称为蒙尘。这时玄宗、肃宗都还没有回到都城长安。 〔几日句〕练卒,训练军队。这是说哪有几天能够停止练兵的?表明平叛战争还在继续进行。 〔仰观二句〕坐,因。妖氛,犹妖气,指叛乱势力。豁,开朗。这是以天象比喻人事,诗人觉得国事已有好转,所以其下就接写借兵回纥的事。 〔阴风二句〕以阴惨惨的风从西北方吹入中原地区,暗示诗人对借兵平叛这一措施的看法。回纥本是匈奴的一支,原在唐帝国的北方建国,唐末才进入今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境内,逐渐定居。 〔其王句〕助顺,指帮助唐朝平叛。唐为顺,安、史为逆。至德二载九月,回纥怀仁可汗派他的儿子叶护、将军帝德率领精兵四千余人来凤翔助顺。肃宗大喜,赏赐很厚。 〔驰突〕奔驰冲突,指以骑兵作战。 〔送兵二句〕骑兵都有一匹备用马,所以人五千有马万匹。 〔此辈二句〕是说回纥骑兵以少为贵(“送兵五千人”正与上“潼关百万师”相映,可见当如此解),因此四方都佩服其勇敢坚决。 

〔鹰腾〕鹰一般地飞腾。 〔箭疾〕箭一般地迅速。 〔圣心二句〕圣,指肃宗。虚伫,谦虚地等待。时议,指当时朝野对借兵平叛这一措施所持的异议。气欲夺,勇气几乎被剥夺。这是说由于皇帝对这一并不合适的措施寄予很大的期望,所以虽然有人另有看法,也不敢坚持己见。 〔伊洛二句〕伊、洛,伊水、洛水流域,这里借指唐帝国的东京洛阳。指掌收,犹言唾手可得。西京,长安。拔,夺取敌占地点。不足拔,不值一拔。这是对回纥助顺的希望之辞。 〔官军二句〕官军,唐朝部队。俱,指唐军与回纥协同作战。发,发动进攻。这是说回纥新来,而唐军在潼关败后,经过休整,已经养精蓄锐,可以共同进攻。 〔此举二句〕青,青州,在今山东省。徐,徐州,在今江苏省北部。略,夺取。恒,恒山,在今山西省。碣,碣石山,在今河北省。这是诗人对即将发动的战役寄予的希望。他希望由于这一战役的胜利,能够打入青、徐,夺取恒、碣。这些地方当时都在叛军控制之下。 〔昊天二句〕昊天,伟大的天。肃杀,严酷萧瑟貌,这是形容当时的平叛工作。 〔皇纲句〕是说唐帝国不应由于安史之乱而崩溃。皇纲,指国家的政权法度。

以上写自己对时局的看法,对借兵回纥深表忧虑,对平定叛乱颇具信心。末句启下段。

忆昨狼狈初,事与古先别。奸臣竟菹醢,同恶随荡析。

不闻夏殷衰,中自诛褒妲。周汉获再兴,宣光果明哲。

桓桓陈将军,仗钺奋忠烈。微尔人尽非,如今国犹活。

凄凉大同殿,寂寞白兽闼。都人望翠华,佳气向金阙。

园陵固有神,洒扫数不缺。煌煌太宗业,树立甚宏达。

〔忆昨句〕指去年安史叛乱,玄宗奔亡入蜀诸事。 〔奸臣二句〕菹醢(zū hǎi),肉酱。这里作动词用。这是说将奸臣剁成了肉酱。荡析,犹扫荡。奸臣,指杨贵妃的哥哥杨国忠,是当时的宰相。天宝十五载(756)六月,玄宗在禁卫军护送之下,逃离长安。到了离长安不远的马嵬驿,士兵们连饭也吃不上,大家都很愤怒。左龙武大将军陈玄礼率领将士杀掉了杨国忠,“屠割支体,以枪揭其首于驿门外”(《资治通鉴》)。同恶,指杨国忠的家族,他的妻子裴柔、儿子杨暄、他的妹妹韩国夫人、虢国夫人等害人虫,还有敢于反对这一正义行动的御史大夫魏方进等人。 〔不闻二句〕古代史学家认为女宠太甚,足以亡国,故认为夏代的桀王因宠妺喜而亡,殷(商)代的纣(zhòu)王因宠妲己而亡,西周的幽王因宠褒姒而亡。这两句诗中夏殷和褒妲对不上号,应作“不闻夏殷衰,中自诛妺妲”,或“不闻周殷衰,中自诛褒妲”,才符合史实。这两句是杜甫“为尊者讳”,说从来没有听说过,前代帝王因为女宠致祸,但能悬崖勒马,割情正法,将女宠处死的;但玄宗却能够处死杨贵妃,所以胜于前代帝王。事实上,玄宗也是在以陈玄礼将军为首的将士们的正义行动之下,为了保全自己,才将杨贵妃抛了出来做替罪羊的。 〔周汉二句〕这两句是赞美肃宗,将他比作前代中兴的皇帝。西周被犬戎灭亡后,宣王建立东周王朝;西汉被王莽篡夺后,光武帝建立东汉帝国,史家认为是周、汉两代的中兴。再兴就是中兴。 〔桓桓四句〕桓桓,威武貌。钺(yuè),大斧,一种兵器。微尔,没有你。这是赞美陈玄礼手握武器,忠心耿耿,保护了皇帝,诛灭了奸臣及同恶。如果没有你,大家都会成问题;可现在,国家却还活着。 〔凄凉二句〕大同殿,在长安南内兴庆宫勤政楼北,是玄宗朝见群臣的地方。白兽闼,即白虎门。唐高祖李渊的祖父名虎,唐人避讳,将“虎”字改写为“兽”(或武、或豹、或彪)。“门”改为“闼”,则因此诗用入声韵。白虎门在长安西内东北角凌烟阁北不远,是玄宗诛灭韦后奠定帝业所曾经战斗过的地方。这两句是对玄宗的怀念。补足上面“不闻夏殷衰”二句对他的称颂。 〔都人句〕翠华,饰有翠羽的旌旗,指皇帝的仪仗队。这是说人民希望早日胜利,肃宗和太上皇玄宗早日回京。 〔佳气句〕古代有一种叫做望气术的迷信,认为根据天上云气的变化,可以预知人事的吉凶。这是说预示着吉兆的云气正向着金阙(皇宫的美称,犹金殿),可见前途光明。 〔园陵二句〕园陵,指死去的皇帝在长安附近的陵墓。数,礼节。这两句是预期之词,说先帝的亡灵在暗中保佑着肃宗,而他收复长安后,会亲自去扫墓以尽礼数。

以上是诗人良好的祝愿,他认为叛乱平定在即,中兴指日可期。

开元之治是唐帝国发展的顶点。经过安史之乱——这是一场极为严重的、具有民族斗争性质的地方军阀叛乱,所以诗中说“东胡反未已”——她便衰落了下来。杜甫通过记述自己在战乱中请假回家探亲的所见所闻所感,将当时朝廷的治乱、人民的苦难、家庭的悲欢、个人的哀乐、国家的命运,都如实地作了反映,从而刻画了这一大转变时代的面貌。它和上篇都以回家探亲为题材,都将家庭的和国家、人民的命运紧密地联系在一起。但在艺术构思上,却并不重复,虽然它们都以波澜起伏而又结构严密见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