庐山谣寄卢侍御虚舟

庐山谣寄卢侍御虚舟 

我本楚狂人,凤歌笑孔丘。 

手持绿玉杖,朝别黄鹤楼。

五岳寻仙不辞远,一生好入名山游。

庐山秀出南斗旁,屏风九叠云锦张,影落明湖青黛光。

金阙前开二峰长,银河倒挂三石梁。

香炉瀑布遥相望,回崖沓嶂凌苍苍。

翠影红霞映朝日,鸟飞不到吴天长。

登高壮观天地间,大江茫茫去不还。

黄云万里动风色,白波九道流雪山。

好为庐山谣,兴因庐山发。

闲窥石镜清我心,谢公行处苍苔没。

早服还丹无世情,琴心三叠道初成。

遥见仙人彩云里,手把芙蓉朝玉京。

先期汗漫九垓上,愿接卢敖游太清。

〔卢侍御〕卢虚舟在肃宗时任殿中侍御史。 〔我本二句〕《论语·微子篇》:“楚狂接舆歌而过孔子,曰:‘凤兮!凤兮!何德之衰?往者不可谏,来者犹可追。已而!已而!今之从政者殆而!’”接舆是楚国的隐士,一个狂放的人,他这首歌以凤比孔丘,讥笑他身处乱世,而不自量力,想从事政治活动,平治天下。 〔黄鹤楼〕见崔颢《黄鹤楼》注。 〔五岳〕见上《梦游天姥吟留别》注。这里用来泛指各处名山。 〔庐山句〕南斗,星宿名。按分野,在今江西省星子县西北的庐山是在南斗旁边。分野,见王维《终南山》注。 〔屏风句〕庐山五老峰东北有一处胜景叫九叠云屏,又名屏风叠,李白曾隐居于此。云锦张,形容山色之美丽多彩,有如张开的云锦。云锦是一种很华美的丝织物。参后陆游《九月一日,夜读诗稿有感,走笔作歌》注。 〔影落句〕是说屏风叠苍翠的山色倒映在鄱阳湖里。这是想象之词,事实上,两地相距很远,山影无从落入明湖。黛(dài),青黑色。 

〔金阙句〕指庐山北面的石门涧,有双石高耸,其状如门,下有瀑布。 〔银河句〕指屏风叠左边名为三叠泉的瀑布,水势随地质上形成的三级冰阶,分为三叠,如银河倒挂在三条石梁之上。 〔香炉句〕指香炉峰南的开先寺青玉峡瀑布。它与石门涧瀑布及三叠泉瀑布相距不远,所以说遥相望。 〔回崖句〕回崖,曲折的山崖。沓嶂(zhàng),重叠的山岭。凌,跨越。苍苍,天的代称。这是说登山览胜,愈走愈高。 〔翠影〕指山色,即上文的“青黛光”。 〔鸟飞句〕江西省北部九江一带是春秋时吴、楚交界之地,后人因称为吴头楚尾。诗人在庐山凌苍苍的高峰之上极目东望,站得高,看得远,似乎吴地尽收眼底,因而有这句诗中所写的那样一种感觉。 〔黄云二句〕也和“鸟飞不到吴天长”一样,是描绘一种极其辽阔的感觉。黄云,指边远之处吹来的风沙。动风色,是说气象有变化。九道,即九江、九派,见崔颢《长干曲》注。流雪山,形容江浪的汹涌。 〔好〕这里念hào。 〔兴因句〕兴趣因庐山而发动。 〔闲窥二句〕石镜,峰名,在星子县西二十五里。峰东悬崖上有一圆石,明净如镜,故名。谢灵运曾游其地,故其《入彭蠡湖口》诗云:“攀崖照石镜。”这是说自己来游石镜,颇觉心旷神怡,但可惜谢灵运的游踪已无可寻找。 〔早服二句〕还丹,据说是仙丹的一种,服后百日可以成仙。世情,世俗的情欲,如功名富贵之类。琴心三叠是道家的修炼方法。据说,人身上的丹田有三处,在脐下为下丹田,在心下为中丹田,在两眉间为上丹田。修道的人能使三丹田和谐重叠,统一起来,叫做琴心三叠。 〔玉京〕道教尊神元始天王的住处。 〔先期二句〕《淮南子·道应篇》载:卢敖游北海,到了蒙谷,看见一个人在舞蹈。卢敖想和他做朋友。那个人回答说:“吾与汗漫期于九垓之外,吾不可以久驻。”就腾身到云端里去了。汗漫,不可知的人物或漫无边际的地方。期,约会。九垓(gāi),九天之外。接,陪同。太清,太空。这两句是点题“寄卢侍御”,以卢敖比虚舟(取其同姓,这是古人常用的方法)。又以卢敖所见之人比自己,说自己已经成仙得道,并愿与卢虚舟同游太空。

在许多诗篇中,李白是将自己作为一个道教徒来展示的。本篇即是其中之一。但我们也不难看出,李白并不是虔诚的信徒,而是浪漫的诗人。他的求仙,或者幻想自己已经成仙,无非是对庸俗的现实社会的蔑视和反抗。这篇诗是因参与永王李璘的军事行动获罪,后又遇赦,从江夏(今武汉市)来游庐山所作。诗中毫不涉及那次政治灾难,也可以看出他的胸怀。此诗写庐山景物,采取了在非常广阔的范围随手点染,而不就一处精雕细刻的方法,就更加显得庐山之气象万千,与诗人俊伟超逸的精神面貌相融合。它与后面苏轼的《庐山二胜》同属咏庐山景物的杰作,而用意、用笔,各不相同。比较玩赏,对于古人文心可以有更多的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