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陈琳墓

过陈琳墓 

曾于青史见遗文,今日飘蓬过此坟。

词客有灵应识我,霸才无主始怜君。

石麟埋没藏春草,铜雀荒凉对暮云。

莫怪临风倍惆怅,欲将书剑学从军。

〔陈琳墓〕在今江苏省邳州市。 〔曾于句〕是说曾经在史书上读过陈琳遗留下来的文章。古人在纸未发明以前,用竹简写字,竹呈青色,称为青简,用青简写史书,故称青史。现存史籍如陈寿《三国志》裴松之注和范晔《后汉书》上都载有陈琳的文章。 〔飘蓬〕蓬,一种草本植物,干弱根浅,一遇大风,就被拔起飘转。所以古诗中常用以比喻人的漂泊无依。这里是自比。 〔词客句〕词客,文学家、作家,指陈琳。这句诗显示了诗人的自负。 〔霸才句〕霸才,犹奇才。陈琳先在袁绍部下,袁绍被曹操消灭之后,又给曹操担任起草文件的工作。诗人认为袁、曹都不是理想的君主,因此为陈琳不能充分发挥其才能而惋惜。这句诗事实上也是诗人的自感,“怜君”就是自怜。 〔石麟二句〕石麟,古人安置在墓道上作为仪卫的石头雕成的麒麟。铜雀,台名,见张说《邺都引》注。这是说陈琳的墓、曹操的台,都已成为历史上的陈迹。 〔莫怪二句〕临风,面对墓前风物。书剑,古代士子出外求取功名时,除了携带书籍之外,还带上一把剑,作为防身之用,所以“书剑”就成为他们的行李的代称。唐代士子以考进士科为最好的出路,但考取极难。当他们在这方面失意时,便往往到河北藩镇(割据性的地方政府)那里去从军,因为那些地方经常发生战事,容易取得功名。这两句诗也就透露了这种心情,虽然事实上他并没有去。

这篇诗可以和刘长卿的《过贾谊宅》合读。诗人咏史,往往借古讽今,将人比己。本诗感慨深切,和刘诗异曲同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