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妃初嫁与胡儿

明妃初嫁与胡儿

明妃初嫁与胡儿,毡车百两皆胡姬。

含情欲说独无处,传语琵琶心自知。

黄金杆拨春风手,弹看飞鸿劝胡酒。

汉宫侍女暗垂泪,沙上行人却回首:

“汉恩自浅胡自深,人生乐在相知心。”

可怜青冢已芜没,尚有哀弦留至今。

〔毡车句〕毡车,以毡为车厢,取其温暖、舒适。一车两轮,故称为两(liàng)。今通写作“辆”。《诗经·召南·鹊巢》写贵族女子出嫁说:“之子于归,百两御之。”这里借以写匈奴派了大队胡姬前来迎接明妃。事实上,明妃出塞,恐系骑马而非乘车。 〔含情二句〕是说她满腔心事,不敢开口,只好通过弹奏琵琶,表达出来。 〔杆拨〕弹奏琵琶的工具。 〔春风手〕形容手能弹奏出美妙的声音。 〔汉宫侍女〕由汉宫中带到匈奴去陪嫁的宫女。 〔芜没〕犹言荒废。 〔尚有句〕即杜诗“千载琵琶作胡语,分明怨恨曲中论”之意。

关于这第二篇,朱先生写道:

李壁注引范冲对高宗云:“诗人多作明妃曲,以失身胡虏为无穷之恨;安石则曰:‘汉恩自浅胡自深,人生乐在相知心。’然则刘豫不是罪过,汉恩浅而虏恩深也。……孟子曰:‘无父无君,是禽兽也。’以胡虏有恩而遂忘君父,非禽兽而何!”这以诗中明妃与汉奸刘豫相比,骂她是禽兽;其实范冲真要骂的是王安石。骂王安石,与诗无甚关系,且不必论。就诗论诗,全篇只是以琵琶的悲怨见出明妃的悲怨;初嫁时不用说,含情无处诉,只借琵琶自写心曲。后来虽然弹琵琶劝酒,可是眼看飞鸿,心不在胡而在汉。飞鸿有三义:句子从嵇康《赠秀才入军》诗“目送归鸿,手挥五弦”来,意思却牵涉《孟子》的“一心以为鸿鹄将至”,又带着盼飞鸿捎来消息。这心事“汉宫侍女”知道,只不便明言安慰,惟有暗地垂泪。“沙上行人”听着琵琶的哀响,却不禁回首,自语道:汉朝对你恩浅,胡人对你恩深,古语说得好,“乐莫乐兮新相知”,你何必老惦着汉朝呢?在胡言胡,这也是恰如其分的安慰语。这绝不是明妃的嘀咕,也不是王安石自己的议论,已有人说过,只是沙上行人自言自语罢了。但是青冢芜没之后,哀弦流传不绝,可见后世人所见的还只是个悲怨可怜的明妃;明妃并未变心可知。王深父、范冲之说,都只是断章取义,不顾全局,最是解诗大病。

偏见比无知距离真理更远。像王、范之流,对王安石的为人抱有偏见,对他的诗又无知,两者兼而有之,那就难怪其议论一无是处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