妾发初覆额

妾发初覆额

妾发初覆额,折花门前剧。郎骑竹马来,绕床弄青梅。

同居长干里,两小无嫌猜。十四为君妇,羞颜未尝开。

低头向暗壁,千唤不一回。十五始展眉,愿同尘与灰。

常存抱柱信,岂上望夫台!十六君远行,瞿塘滟滪堆。

五月不可触,猿声天上哀。门前迟行迹,一一生绿苔。

苔深不能扫,落叶秋风早。八月蝴蝶黄,双飞西园草。

感此伤妾心,坐愁红颜老。早晚下三巴,预将书报家。

相迎不道远,直至长风沙。

〔初覆额〕才遮住额头,即很短。 〔剧(jù)〕游戏。 〔郎〕这里是女子对自己丈夫的爱称。 〔竹马〕儿童游戏时将一根竹竿骑在胯下当马。 〔床〕坐具。大致像现在的凳。 〔弄〕玩。 〔长干里〕见崔颢《长干曲》注。 〔无嫌猜〕古代封建礼教规定,男女七岁以上,授受不亲,以别嫌疑。因为两人都很小,所以“无嫌猜”。 〔展眉〕形容愉快。 〔愿同句〕这是说夫妻俩结合在一起,希望永不分开,即《古诗》“以胶投漆中”的意思。 〔常存句〕古代传说:尾生和情人在一个桥下约会。尾生先到,情人因事耽搁,很久没来。忽然涨水,尾生不愿失信,竟然抱着桥柱,被水淹死。 〔岂上句〕望夫台即望夫山。古代传说:有人离家很久,他的妻子因为想念他,便天天上山去望,终于变成了一块石头。那石头的形状,正像一个远望的女子,就称为望夫石。那座山就称为望夫山或望夫台。这句承接上句,说由于丈夫的忠实,就不曾想到他会离开自己,使自己去盼望他。 〔瞿塘二句〕瞿塘,峡名,在重庆市奉节县附近。滟滪(yàn yù)堆,是矗立在瞿塘峡口江中的一块大石头。附近的水流得非常急,是航行很危险的地带。古代民谣有“滟滪大如襆(fú。包袱),瞿塘不可触”的话。 〔猿声句〕天上,指峡中山高如在天上。四川东部江峡多猿,啼声哀切,所以古代歌谣有“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之句,杜甫《秋兴》也说:“听猿实下三声泪。” 〔门前二句〕迟,等待。这是说等待着远人的回来,为时已久,远人不归,所以门口已长满了青苔。宋吴文英《风入松》词云:“惆怅双鸳不到,幽阶一夜苔生。”与此同意。 〔坐愁句〕顿时为自己的青春消逝而发愁。“坐”字在这里作顿或遽解。 〔早晚四句〕三巴,巴郡、巴东、巴西,大约相当于今四川省的东部。长风沙,在今安徽省安庆市东的江边。从南京到长风沙,有七百里路。这一段江流非常湍急。这是女方的想象之词。她说:“多早晚你从四川回来,就先捎个信儿给家里吧,那么,我就会冒着危险跑到长风沙去接你也不嫌远。”

这篇诗代替一位少妇倾吐了从小成长起来的爱情和后来的别离之感。它先推出几幅画面,由叙事转入抒情,然后又以叙事抒情交替,直至结束。它显然受了《西洲曲》的影响,音节极其相似,但彼多写景,此多叙事,微有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