荔 支 叹

荔 支 叹

十里一置飞尘灰,五里一堠兵火催。

颠坑仆谷相枕藉,知是荔支龙眼来。

飞车跨山鹘横海,风枝露叶如新采。

宫中美人一破颜,惊尘溅血流千载。

永元荔支来交州,天宝岁贡取之涪。

至今欲食林甫肉,无人举觞酹伯游。

我愿天公怜赤子,莫生尤物为疮痏。

雨顺风调百谷登,民不饥寒为上瑞。

君不见,武夷溪边粟粒芽,前丁后蔡相笼加。

争新买宠各出意,今年斗品充官茶。

吾君所乏岂此物,致养口体何陋耶?

洛阳相君忠孝家,可怜亦进姚黄花。

〔荔支〕同荔枝。 〔十里二句〕置,这里作驿站解,古代差官歇脚换马的地方。堠(hòu),大路旁的计里土堆,这里也借指驿站。这是说,汉、唐的皇帝为了要吃到远方进贡的新鲜荔枝,不惜要差官十里换一次马,拼命地跑,不断扬起尘灰,如同有紧急军事情报一般。 〔颠坑句〕颠、仆,摔死。枕藉,相枕而卧,倒在一堆。这是说人马由于奔跑太快,所以伤亡很重。 〔龙眼〕桂圆。进贡的是荔枝,龙眼是作为陪衬而提到的。 〔飞车二句〕飞车,古代神话中能在天空飞行的车子。鹘(gǔ),海鹘,一种海船。风枝露叶,荔枝的枝叶还带着风露,形容非常新鲜。两句形容统治者为了要得到新鲜荔枝,不惜想尽一切办法。 〔宫中二句〕宫中美人,指像杨贵妃那样的人。这是说为了使宫中美人吃荔枝后一笑,人民大遭其殃。这件事人民永远不会忘记。《新唐书·杨贵妃传》:“妃嗜荔支,必欲生致之。乃置骑传送,走数千里。味未变,已至京师。”杜甫《解闷》:“侧生野岸及江蒲,不熟丹宫满玉壶。云壑布衣鲐背死,劳人害马翠眉须。”杜牧《华清宫》:“长安回望绣成堆,山顶千门次第开。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支来。”这两句虽写实事,显然也受了大、小杜的启发。 〔永元四句〕永元,汉和帝刘肇的年号(89—104年)。涪(fú),涪州,今重庆市涪陵区。觞(shāng),酒器名。酹(lèi),将酒倒在地上,古代的一种祭仪。伯游,唐羌字。汉和帝时,曾由交州进贡荔枝,弄得人民很痛苦,后来唐伯游将情况据实报告,和帝就将进贡的事取消了。天宝时宰相李林甫,一意阿谀谄媚,对皇帝要涪州进贡荔枝丝毫没有劝阻。诗人慨叹道:“李林甫这样的坏人,直到现在大家还恨不得吃他的肉,这自然是对的;但对唐伯游却很少有人纪念。”就是说,现在能够继承唐伯游那种精神的人是很少的。 〔尤物〕特别美好的东西,如荔枝和下面提到的斗茶、牡丹等。 〔疮痏(wěi)〕见元稹《连昌宫词》注。 〔登〕谷物成熟。 〔上瑞〕最好的祥瑞。 〔武夷二句〕武夷,山名,在今福建省,是著名的产茶区。粟粒芽,初春的芽茶,一种最细嫩珍贵的茶叶。丁,丁谓,真宗时曾任宰相。蔡,蔡襄,著名书法家,对吃茶也很有研究,曾著《茶录》。笼加,笼罩,胜过。这是说当时丁谓、蔡襄之流,争着进贡好茶叶给皇帝。 〔买宠〕讨好。 〔今年〕指绍圣二年。 〔斗品〕当时有斗茶风俗,将各种好茶拿出来比赛,参加斗的好茶称斗品。 〔官茶〕这里指进贡的茶。 〔致养句〕致养口体,奉养皇帝的口腹和身体(物质享受)。何陋耶,多么鄙陋庸俗啊。《孟子·离娄上》认为儿子奉养父母,应当注意养志(随顺其心意),而不应只注意养口体。古人以父子关系比君臣关系,所以这么说。 〔洛阳二句〕洛阳相君,指钱惟演,吴越国王钱俶的儿子。钱俶主动归降宋朝,被太宗称赞为“以忠孝而保社稷”,所以说钱是“忠孝家”。可怜,可惜。钱晚年以使相留守西京(宋制:凡亲王、枢密使、留守、节度使兼侍中、中书令、同中书门下平章事的都称为使相。他是兼的平章事。北宋以洛阳为西京),曾将洛阳最名贵的牡丹花姚黄(最初由姓姚的培养出来的一种黄色大花)进贡给仁宗。

此诗是哲宗赵煦绍圣二年(1095)作,作者其时正被贬谪在广东惠州(今广东省惠州市惠阳区)。他初次吃到美味的荔枝,十分赞赏,但也不禁联想起历史上为了进贡荔枝所加于人民的祸害。诗中揭发了封建社会的一项弊政——进贡,指斥了高高在上的皇帝,也鞭挞了那些只顾讨好皇帝、不顾人民死活的官僚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