栖贤三峡桥
吾闻太山石,积日穿线溜。况此百雷霆,万世与石斗。
深行九地底,险出三峡右。长输不尽溪,欲满无底窦。
跳波翻潜鱼,震响落飞狖。清寒入山骨,草木尽坚瘦。
空蒙烟霭间,洞金石奏。弯弯飞桥出,潋潋半月彀。
玉渊神龙近,雨雹乱晴昼。垂瓶得清甘,可咽不可漱。
〔栖贤三峡桥〕栖贤,谷名,在庐山南五老峰与汉阳峰夹峙的涧中。中多大石,水行石间,有声如雷。上架长桥,北宋初建,名栖贤桥。因地势很险,如长江三峡,又名三峡桥。 〔吾闻二句〕汉枚乘在上吴王濞的一封书信中说:“太山之霤穿石,单极之绠断干,水非石之钻,索非木之锯,渐靡使之然也。”霤,同溜,流水。殚,尽。靡,无。线溜,像线一般细的水流。这就是谚语所谓“水滴石穿,绳锯木断”。 〔九地〕指地中最深处。“九”用来形容事物之最。 〔险出句〕春秋时中原尚右,楚人尚左。汉以来也是以右为尊、为胜。这是说栖贤之险,过于三峡。 〔长输〕永远输入。 〔窦〕洞。 〔跳波〕从上游跳下的波浪。 〔潜鱼〕藏在水底的鱼。 〔飞狖(yòu)〕行动迅速如飞的狖。狖,猴类。 〔澒洞(hòng dòng)句〕澒洞,这里是水势汹涌的形容词。古人以制造乐器的原材料为依据区分乐音,称金、石、丝、竹、匏、土、革、木为八音。这是说水势汹涌,其声如演奏金石制成的乐器。 〔弯弯二句〕潋(liàn)潋,水波相连的样子。彀(gòu),将弓拉开,这里指弓形。这是说栖贤谷上架着弯弯的飞桥,谷中则水波相连,从桥上下望,也如同弓形的半月。 〔玉渊二句〕玉渊,潭名,栖贤谷中的水就流入这潭。雨,这里作动词用,落下。这是写急流注入深潭,水花乱射,有如下着冰雹,大晴天的景象也给弄乱了。 〔垂瓶二句〕垂瓶,以绳系瓶,从高处汲水。这是说水极清甘,只能拿来喝,如果用以漱口,就未免可惜了。
庐山,古往今来的诗人画师不知道为它付出了多少灵心和彩笔。苏轼游庐山,一方面认为它“奇胜殆不可胜纪”,一方面又“独择其尤佳者,作二首”,这就显示了他在选择题材和主题时,注意到了避免和前人相犯,同时也就是如何推陈出新的问题。可是在落笔的时候,他要写的恰是开先瀑布与栖贤激流,都是水,都是庐山的水。这,又是故意和自己相犯了。但是,如我们所看到的,这两篇诗写得多么富于独创性,各有其不可重复之处。在艺术创作中,不重复别人固然难,不重复自己则更难。苏轼既考虑避免和前人相犯,却又敢于和自己相犯,这正是一件事的两面,给人的启发可大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