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 剑 篇
君不见,昆吾铁冶飞炎烟,红光紫气俱赫然。
良工锻炼凡几年,铸得宝剑名龙泉。
龙泉颜色如霜雪,良工咨嗟叹奇绝。
琉璃玉匣吐莲花,错镂金环映明月。
正逢天下无风尘,幸得周防君子身。
精光黯黯青蛇色,文章片片绿龟鳞。
非直结交游侠子,亦曾亲近英雄人。
何言中路遭弃捐,零落飘沦古狱边?
虽复尘埋无所用,犹能夜夜气冲天。
〔君不见〕古乐府诗用在篇首或篇中的成语。 〔昆吾〕古代传说中的山名。山产矿石,冶炼成铁,可以制成透明像水精(晶),切玉像切泥的宝剑。 〔飞炎烟〕升腾起热浪。 〔红光紫气〕指铸剑时炉中放射出来的光焰。 〔赫然〕明显貌。 〔龙泉〕今浙江省龙泉市南有水名龙泉。相传春秋时欧冶子曾铸剑于此。剑成,在水中淬火,化龙飞去。后人因称宝剑为龙泉(“泉”本作“渊”,唐高祖名渊,唐人为了避讳,改为龙泉,后人一直沿用)。 〔咨嗟〕叹息声,但这里有赞赏之意。 〔琉璃二句〕形容宝剑及其装饰之美。上句写剑匣用琉璃和玉嵌镶,剑锋光彩,有如莲花(参看卢照邻《长安古意》“芙蓉剑”注)。下句写剑匣上用以佩带的金环经过精雕细刻,发出光彩,可与明月珠相辉映。琉璃,见《焦仲卿妻》注。明月,指明月珠。 〔无风尘〕无战事。 〔周防〕犹言保卫。 〔文章〕这里指宝剑上的花纹。 〔非直〕不仅。 〔何言四句〕传说西晋张华看见天空有一道紫气,便问望气人雷焕,从而知道这乃是宝剑放射的精光,便令雷焕去找。结果在丰城县(今江西省丰城市西南)牢狱的屋基下找到两口宝剑。这里写的就是这个故事。弃捐,抛弃。尘埋,埋在土里。
这篇诗先写古剑之可贵,后叹其埋没,并指出虽被埋没,仍然紫气冲天,借以比喻英雄人物,虽不见重于时,但还是力求有所表现。它事实上也就是一篇咏怀诗。后来作者果然被武曌(照)所赏识,保卫边境,很有功劳,在中宗时并做到宰相,为国家做了许多有益的事情。
郭震,字元振,魏州贵乡(今河北省大名县附近)人,生于高宗显庆元年(656),死于玄宗李隆基开元元年(7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