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岁那知世事艰
早岁那知世事艰,中原北望气如山。
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
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
《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
〔早岁〕指自己年轻的时候,和下文的“衰鬓”对应。 〔世事艰〕指当时的政治斗争和民族斗争都非常激烈,人民收复中原的愿望,一直遭到阻挠和破坏。
〔中原句〕是说北望沦陷了的中原地区,十分激愤,心潮汹涌,像山一般高。“令人气涌如山”是孙权的话,见《三国志·孙权传》。 〔楼船二句〕是通过回忆自己的游踪,概括宋、金在东南和西北两个战场作战的往事。楼船,有楼的船,战舰。绍兴三十一年(1161)十一月,金主完颜亮南侵,准备从瓜洲渡江。宋将刘锜、虞允文等在瓜洲、采石一带以水军击败了侵略者。后来完颜亮为部下所杀,金兵溃退。陆游入蜀,往返都经过这一带。铁马,披甲的马,战马。大散关,在今陕西省宝鸡市南,当时宋、金的分界处。绍兴三十一年秋天,金人攻占了大散关。吴璘的部队与之激战,次年,收复了这个重地。乾道八年(1172),陆游在南郑参加王炎的幕府。王炎和他积极筹划进攻长安,曾强渡渭水,与金兵在大散关作战。这年九月,王炎调回临安,反攻计划未能实现。 〔塞上二句〕南北朝宋、魏对峙时,宋名将檀道济防守国境,魏人不敢来犯,后来被人陷害处死。临死时,他说:“乃坏汝万里长城!”唐太宗也曾以长城比其名将李勣。斑,头发花白。这里是以檀、李自比,叹息自己空有报国之心,却无效力的机会,终于渐渐地衰老了。陆游写此诗时,年六十二岁。 〔出师句〕三国时代蜀汉后主刘禅建兴五年(227),诸葛亮带兵北伐曹魏,出发之前,写了一篇奏章——《出师表》上给后主,说明定要“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兴复汉室,还于旧都”,一直为后世传诵。 〔千载句〕伯仲,兄弟。伯仲间,即差不多,可以相提并论的意思。杜甫《咏怀古迹》诗赞美诸葛亮,说他“伯仲之间见伊吕”,即可以和商朝的开国功臣伊尹、周朝的开国功臣吕尚相比。本诗引申其意说,从伊、吕以后一千多年,再也没有人比得上这位为了国家的兴复献出自己的一切,“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人物了。言外之意是要向这位古代名臣学习。
这篇诗从早年的豪迈写到晚年的悲愤。这不仅是诗人自己的生活和感情的写照,也是那一时代宋、金之间由战而和,宋由对金抵抗转为对金屈服的历史局势的写照。诗人们常常是通过自己内心的感受来反映广阔重大的社会生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