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笔谢孟谏议寄新茶

走笔谢孟谏议寄新茶 

日高丈五睡正浓,军将打门惊周公。

口云“谏议送书信”,白绢斜封三道印。

开缄宛见谏议面,手阅月团三百片。

闻道新年入山里,蛰虫惊动春风起。

天子须尝阳羡茶,百草不敢先开花。

仁风暗结珠琲瓃,先春抽出黄金芽。

摘鲜焙芳旋封裹,至精至好且不奢。

至尊之余合王公,何事便到山人家?

柴门反关无俗客,纱帽笼头自煎吃。

碧云引风吹不断,白花浮光凝碗面。

一碗喉吻润;两碗破孤闷;

三碗搜枯肠,唯有文字五千卷;

四碗发轻汗,平生不平事,尽向毛孔散;

五碗肌肤清;六碗通仙灵;

七碗吃不得也,唯觉两腋习习清风生。

蓬莱山,在何处?玉川子,乘此清风欲归去。

山上群仙司下土,地位清高隔风雨。

安得知百万亿苍生命,堕在巅崖受辛苦!

便为谏议问苍生:“到头还得苏息否?”

〔走笔〕指写诗。 〔谏议〕官名,谏议大夫的简称。 〔军将句〕军将,指孟谏议派来送茶的人,称军将,其人当是武职。孔丘曾叹息说:“甚矣,吾衰也!久矣,吾不复梦见周公。”周公,姓姬名旦,周朝初年的大政治家,相传曾制定《周礼》。孔丘很仰慕他,所以形于梦寐。诗人在这里开玩笑地说他正和孔丘一样,在梦中与周公相会,可是军将一打门,就把周公吓跑了。 〔白绢句〕指孟谏议所送书信的装潢。唐人对非正式文件,斜封函口,以示区别。 〔开缄(jiān)句〕开缄,开封。宛,宛然,仿佛。这是说收到礼物信件,领略到孟的深情厚意,如见其人。 〔手阅〕检看。 〔月团〕古人茶叶,都制成圆饼。月团是说茶饼形如满月。 〔闻道二句〕是复述孟来信中的话:农历二月惊蛰节前后,茶户便上山采茶了。 〔阳羡〕唐县名,著名产茶区,故地在今江苏省宜兴市南。 〔百草句〕形容阳羡茶发芽最早,许多草花还没开放,茶叶就已可采摘。 〔仁风句〕仁风,和风,指春风,又暗指皇风,与上“天子”接应。珠穿在一起叫琲(bèi),玉连在一起叫瓃(lěi),这里以成串的珠玉比喻初生的茶芽。 〔先春〕春天正式来临前,即上文的新年。 〔摘鲜句〕是说制茶的过程,将新鲜而芳香的嫩芽摘下,然后焙(bèi)制,再密封起来。 〔不奢〕不多(指阳羡茶的产量)。 〔至尊二句〕至尊,皇帝的代称。何事,为什么。山人,犹隐士,卢仝自称。这是说,茶进贡后,皇帝照例分赐一些给王公大臣。没想到你得到赏赐后,又分送给我。 〔纱帽句〕纱帽是古时官服的礼帽,卢仝是无官职的山人,这里写煎茶时纱帽笼头,是以文为戏,表示对名茶的特别爱好。煎,古人吃茶用水煎开。 〔碧云句〕这是倒文,本应为“风引碧云”,形容茶煎开后,茶汤上散发的热气(茶烟)冉冉上升。 〔白花句〕写茶叶研成的细末经水煎开,浮在面上。参后陆游《临安春雨初霁》注。古人品茶,以白色为上,故云白花。 〔吻〕嘴唇。 〔三碗二句〕是说三碗茶吃下去,尘俗之念一扫而空,搜索贫乏的肠肚,只留有平生读过的书文。 〔唯觉句〕古人认为仙人能御风而行,如同鸟类有翅,所以称成仙为羽化。这句承上“通仙灵”来。习习,风声。 〔玉川子〕卢仝的别号。 〔山上二句〕山上群仙,蓬莱山的仙官,比喻统治阶级。司下土,管理人间。风雨,比喻人间的苦难。这是说统治阶级虽然管理人民,但由于上下隔绝,他们从来不能了解人民的苦难。 〔苍生〕老百姓。 〔堕在句〕是说采茶的辛苦。野生茶最贵重,而它们又多生长在高崖上,采时特别困难。这句承上文“闻道新年入山里”来。 〔便为句〕是“便为苍生问谏议”的倒文。这样颠倒一下,念起来音节更为稳顺。 〔苏息〕喘口气,略事休息。死而复生叫苏。

诗人以爱茶知名,当他的个人享受得到满足时,却没有忘记为了满足少数人的享受而受到许多苦难的人民,这也就不容易了。以文为戏,在古代诗歌中是比较生疏的现象,韩愈、卢仝等中唐诗人之外,偶然也见之于宋人如杨万里等的作品中。这对于丰富祖国诗歌的风貌,不是没有帮助的。

卢仝,范阳(今北京市大兴区附近)人,一说济源(今河南省沁源县附近)人。生年不详,死于大和九年(8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