燕 歌 行

燕 歌 行

开元二十六年,客有从御史大夫张公出塞而还者,作《燕歌行》以示。适感征戍之事,因而和焉。

汉家烟尘在东北,汉将辞家破残贼。

男儿本自重横行,天子非常赐颜色。

金伐鼓下榆关,旌旆逶迤碣石间。

校尉羽书飞瀚海,单于猎火照狼山。

山川萧条极边土,胡骑凭陵杂风雨。

战士军前半死生,美人帐下犹歌舞。

大漠穷秋塞草腓,孤城落日斗兵稀。

身当恩遇常轻敌,力尽关山未解围。

铁衣远戍辛勤久,玉箸应啼别离后。

少妇城南欲断肠,征人蓟北空回首。

边庭飘飖那可度,绝域苍茫更何有?

杀气三时作阵云,寒声一夜传刁斗。

相看白刃雪纷纷,死节从来岂顾勋?

君不见,沙场征战苦,至今犹忆李将军。

〔开元二十六年〕公元738年。 〔御史大夫〕御史台的长官。 〔张公出塞〕开元二十一年到二十六年,张守珪屡次在塞外和契丹族作战,曾经取得较大胜利,后来又和奚族作战,打了败仗,他谎报军情,假称胜利。诗人因此写了这篇作品来揭露他。 〔征戍〕战争和防守,指军事活动。 〔汉家、汉将〕汉皆指唐。 〔烟尘〕指军事行动。 〔东北〕契丹族的所在地(今辽宁省和内蒙古自治区的南部)。 〔残贼〕指进犯的敌人。 〔横行〕这里指对敌作战的英勇行为。 

〔天子句〕非常,例外地。赐颜色,赏脸,表示慰勉、鼓励。开元二十三年,张守珪回京报功,玄宗曾经亲自作了一篇诗嘉奖他的功劳。这里指的可能就是这件事。 〔(chuāng)〕撞,打。 〔金〕见李白《塞下曲》注。 〔伐〕这里作敲打解。 〔榆关〕即今山海关,为军事要地。 〔逶迤(wēi yí)〕曲折貌,形容军队的行进。 〔碣石〕见张若虚《春江花月夜》注。 〔校尉二句〕校尉,官阶次于将军的武官。羽书,即羽檄,见曹植《白马篇》及李白《塞下曲》注。瀚海,沙漠的别名。单于(chán yú),匈奴君长的尊称,后来通用于北方各少数民族。猎火,夜间打猎时升起的火,这里比喻作战。狼山,在今内蒙古自治区五原县西北,即狼居胥山。这是说战争双方,都已开始进行军事行动。 〔凭陵〕有所凭仗而欺凌别人。 〔战士二句〕是说战士在阵前拼命,主将却在军中享乐。 〔穷秋〕犹言深秋。 〔腓(féi)〕病,这里是枯的意思。 〔斗兵稀〕伤亡惨重,战士减员,应上“半死生”。 〔身当句〕这是说将士们想到国家对自己的好处,就奋发起来,蔑视敌人,勇敢作战。事实上,那时的朝廷对待将士们并没有什么恩遇,诗的用意只是赞扬他们的英勇顽强。 〔玉箸〕妇女眼泪的美称。箸,筷子。 〔城南〕见沈佺期《独不见》注。 〔蓟(jì)〕唐州名,今天津市蓟县以北地区。 〔空回首〕是说欲归不能。 〔边庭〕边疆。 〔绝域句〕是说在极远的边疆,一片空阔荒凉。 〔杀气句〕三时,早、午、晚。这是说阵地上终日杀气冲天,看上去就像空中的云一样。 〔刁斗〕见李颀《古从军行》注。 〔沙场二句〕沙场,沙漠中的战场。李将军,指李广。李广爱护士兵,和他们同甘共苦,见《史记》本传,和张守珪的不顾士兵死活,自己纵情享乐,成为强烈对照。这两句诗也和王昌龄的“但使卢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两句,用意略同。

这篇诗歌颂了普通将士们的忠诚和勇敢,揭露了军事首领张守珪的不惜士卒,有亏职守,为当时对契丹和奚族的战争绘制了一幅生动的画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