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月七日初入赣,过惶恐滩

八月七日初入赣,过惶恐滩 

七千里外二毛人,十八滩头一叶身。

山忆喜欢劳远梦,地名惶恐泣孤臣。

长风送客添帆腹,积雨浮舟减石鳞。

便合与官充水手,此生何止略知津!

〔八月七日初入赣〕哲宗绍圣元年(1094),苏轼以五十九岁的高年,被政敌迫害,不断贬官,最后以宁远军节度副使的名义,安置在惠州(今广东省惠州市惠阳区西)。八月初七那天开始乘船进入位于今江西省南部的赣(gàn)江。 〔七千二句〕七千里,当指作者故乡距离赣江道里的约数。二毛人,有黑白两色头发的人,即老人。十八滩,由万安到赣州(今江西省赣州市),共有十八个滩,惶恐滩是其中最险恶的一个。一叶身,乘坐小船的人。一叶,扁舟的代称。这是说老年遭贬,冒险远行。 〔山忆二句〕上句原注:“蜀道有错喜欢铺,在大散关上。”蜀道,由蜀入陕的道路。大散关在今陕西省宝鸡市西南。嘉祐元年(1056),诗人二十一岁时,取道陕西去汴京应进士科举,经过这里。这是回想他约四十年前初入社会的往事。以地名“惶恐”表明当时心情,并与“喜欢”作对。孤臣,被冷遇的臣子。这是对自己一生概括地加以评论,却以唱叹出之。年轻时功名顺遂,原以为大有可为,而四十年来的经历告诉自己,那种想法不过是“错喜欢”罢了,而今所有的,只是垂泪孤臣的无限“惶恐”。 〔长风句〕船帆受风,如人腹受食,所以称为帆腹。行船遇到顺风,将帆吹得更加饱满,所以说“送客”,说“添”。 〔积雨句〕水流江底石上,波如鱼鳞,所以称为石鳞。行船恰巧在久雨江涨以后,所以水深而石鳞也不怎么多了。 〔便合二句〕知津,见陶渊明《癸卯岁始春,怀古田舍》注。这是说自己活了六十年,经过的事可多了,好比老水手,不仅知道几个渡口而已,满可以给官府驾船。这与次联暗中照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