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 家 别
寂寞天宝后,园庐但蒿藜。我里百余家,世乱各东西。
存者无消息,死者为尘泥。贱子因阵败,归来寻旧蹊。
久行见空巷,日瘦气惨凄。但对狐与狸,竖毛怒我啼。
四邻何所有?一二老寡妻。宿鸟恋本枝,安辞且穷栖。
方春独荷锄,日暮还灌畦。县吏知我至,召令习鼓鼙。
虽从本州役,内顾无所携。近行只一身,远去终转迷。
家乡既荡尽,远近理亦齐。永痛长病母,五年委沟溪。
生我不得力,终身两酸嘶。人生无家别,何以为蒸黎!
〔寂寞二句〕安禄山在天宝十四载(755)冬叛变。次年七月,唐肃宗就继位为帝,并改年号为至德。对安禄山的战争,主要是在天宝时代之后进行的。几年战争的结果,损失很大,田地荒芜,住宅也没人住了,都长满了蒿(hāo)、藜这类野草。 〔贱子〕古人对自己的一种谦称。 〔阵败〕指九节度使在相州的溃败。
〔旧蹊〕原有的小路,借指家乡。 〔日瘦〕日光暗淡。日光有明暗、强弱,无肥瘦。称“日瘦”,是一种通感。 〔怒我啼〕由于对我发怒而啼叫着。 〔安辞〕哪里会推辞。 〔穷栖〕在穷困中住了下去。 〔荷(hè)〕扛着。 〔畦(qí)〕田地里分成的小区。 〔习鼓鼙(pí)〕鼙,军鼓的一种。习鼓鼙就是练习打仗。 〔虽从二句〕携,这里作分别解。这是说自己虽然要离开本村到州城里去,但因亲属都死光了,向家内望过去,竟没有人可以告别。这是自伤的话。 〔近行二句〕虽然孤零零地只有一身,幸喜得只到离乡很近的州城,如果远去,心里会变得更加迷乱。这是自慰的话。 〔家乡二句〕转念一想,反正在家乡也是一无所有了,到本州和到外地还不是一样。这又是自伤的话。齐,同。理亦齐,事理反正一样。以上六句,层层深入,刻画这位孤独者的心理,非常细致入微。 〔五年句〕委沟溪,死了不能安葬,抛弃在山沟里。这是说在战争中折磨了五年,终于不幸地死去。 〔终身句〕死去的母亲和活着的儿子两个人都一辈子辛酸地号泣着。 〔蒸黎〕老百姓。
这篇诗通过一位家破人亡,只剩下孑然一身的军人的自白,控诉了叛乱者发动战争的罪恶。它显然与《古诗》“十五从军征”一篇有渊源。两篇诗都突出了主人公对极熟悉的家乡的陌生和非常难堪的孤独。但杜诗更有发展,即这可痛的陌生和孤独也不能保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