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丽人行》

续《丽人行》 

李仲谋家有周昉画背面欠伸内人,极精。戏作此诗。

深宫无人春日长,沉香亭北百花香。

美人睡起薄梳洗,燕舞莺啼空断肠。

画工欲画无穷意,背立东风初破睡。

若教回首却嫣然,阳城下蔡俱风靡。

杜陵饥客眼长寒,蹇驴破帽随金鞍。

隔花临水时一见,只许腰肢背后看。

心醉归来茅屋底,方信人间有西子。

君不见,孟光举案与眉齐,何曾背面伤春啼!

〔续《丽人行》〕杜甫有《丽人行》,见前。这里用了同一题目,故称为“续”。但这篇诗是题画的,画中内人原与杜诗所写丽人无涉,作者却把杜甫诗和周昉画牵合起来,将画中的背面内人算作丽人之一,所以序中又称“戏作”。 〔周昉〕字仲朗,又字景元,长安人,唐代著名的人物画家,尤其长于描写贵族妇女生活。 〔欠伸〕打呵欠,伸懒腰。 〔内人〕本是唐代教坊歌妓的专称,后也用以泛指宫女。 〔沉香句〕沉香亭,在唐宫兴庆池东,玄宗用外国进贡的沉香木所造。玄宗与杨贵妃赏牡丹时,曾命李白进呈《清平调》三首,第三首是:“名花倾国两相欢,长得君王带笑看。解释春风无限恨,沉香亭北倚阑干。”这里用李诗之意。 〔薄梳洗〕即淡妆。白居易《梦游春》:“风流薄梳洗。” 〔燕舞句〕是说这位内人对景伤春。 〔背立句〕初破睡,刚睡醒。刚醒,所以伸懒腰。这句点“欠伸”。 〔若教二句〕嫣(yān)然,笑得好看的样子。宋玉《登徒子好色赋》描写一位姑娘极美,“嫣然一笑,惑阳城,迷下蔡”。阳城、下蔡均楚邑名。风靡,犹言倾倒。这是写背面。 〔杜陵二句〕杜陵,在长安东南,杜甫在那里住过。又杜甫在《奉赠韦左丞丈二十二韵》中写自己在长安的贫困生活道:“骑驴十三载,旅食京华春。朝扣富儿门,暮随肥马尘。残杯与冷炙,到处潜悲辛。”蹇(jiǎn)驴,驽弱的驴子。金鞍,贵人所骑的马。古代富贵人骑马,贫贱人骑驴。这两句由周昉画转到杜甫诗,描摹杜甫望见虢国夫人等出游曲江的情景:贫困的诗人眼里射出寒冷的光芒,跟在金鞍肥马后面。 〔隔花二句〕《丽人行》:“三月三日天气新,长安水边多丽人。”又:“背后何所见,珠压腰衱稳称身。”这里即用杜诗之意。 〔心醉二句〕西子,即西施,比喻虢国夫人等丽人。这是说看到那样一些丽人之后,为之心醉,到了家中回想起来,才相信世界上竟然真有西施那样的美女。是夸张地形容丽人之丽。这两句与杜甫原诗用意不合,因《丽人行》用意在于讽刺杨氏兄妹之荒淫无耻,并无心醉之意。 〔君不见二句〕东汉梁鸿妻孟光,相貌很丑,但德才兼备。每次送饭,总是将案(盘子一类的食具)高举到和眉毛相齐,表示敬重丈夫。这是说富贵人家常常是一男多妇,婢妾成群。妇女的物质生活虽好,但爱情生活苦闷,怎么比得上普通人家如梁鸿、孟光,一夫一妻,互助互敬呢!这两句又从杜甫诗转回周昉画,由实而虚,以议论作结。

周昉所画背面欠伸内人,深刻地描绘了宫廷妇女那种苦闷无聊的特种囚徒生活,从而曲折地揭示了封建贵族多妻制度的罪恶。这篇诗则不但使人见诗如见画,而且还就原主题加以发挥,写出了画中所无的人物、场景。这也就是作者“论画以形似,见与儿童邻”这种主张的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