奉先刘少府新画山水障歌
堂上不合生枫树,怪底江山起烟雾!
闻君扫却赤县图,乘兴遣画沧洲趣。
画师亦无数,好手不可遇。
对此融心神,知君重毫素。
岂但祁岳与郑虔,笔力远过杨契丹。
得非玄圃裂?无乃潇湘翻?
悄然坐我天姥下,耳边似已闻清猿。
反思前夜风雨疾,乃是蒲城鬼神入。
元气淋漓障犹湿,真宰上诉天应泣。
野亭春还杂花远,渔翁暝踏孤舟立。
沧浪水深青溟阔,欹岸侧岛秋毫末。
不见湘妃鼓瑟时,至今斑竹临江活。
刘侯天机精,爱画入骨髓。
自有两儿郎,挥洒亦莫比。
大儿聪明到,能添老树巅崖里。
小儿心孔开,貌得山僧及童子。
若耶溪,云门寺,
吾独胡为到泥滓?青鞋布袜从此始!
〔奉先〕县名,今陕西省蒲城县。 〔刘少府〕名单。少府是唐人对县尉的美称。 〔山水障〕画有山水的屏风。 〔堂上二句〕写初见这幅画障的印象,由于画得逼真,因而发生疑问。怪底,怪得。 〔闻君二句〕君,指刘单。扫却,画完。赤县图,当系指奉先县的形势图。唐人称京城长安所辖各县为赤县。沧洲趣,流连于水边景物的情趣,即画中的景物和情趣。这是诗人自答,以“赤县图”作“山水障”的陪衬。 〔对此句〕这是说自己非常欣赏这幅画,对之感到心旷神怡。 〔重毫素〕毫,笔。素,作画的绢。古人作画多用绢素。这是形容刘单精于画艺。 〔岂但二句〕以当代和前代的画家为刘单的陪衬。祁岳、郑虔,与杜甫同时的画家。杨契丹,隋代大画家。 〔得非二句〕“得非”与“无乃”同义,都是反诘词,犹莫不是。玄圃,古代神话中的仙境。这是以反问语气赞美这幅画障之美好,似乎它是从玄圃中分裂出来的,或者是潇湘流到这里了。 〔悄然二句〕悄然,静悄悄地。天姥,见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注。“裂”与“翻”如见其形;“闻”则如听其声。 〔反思四句〕写看见这幅画障,正在前天晚上大风大雨之后,因此产生许多幻想。真宰,天神。诗人幻想蒲城(奉先)前夜之所以发生了大风雨,乃是因有鬼神进入城中,看到了刘少府这幅笔墨未干,充满了元气的作品,认为是巧夺天工,泄露了宇宙间的秘密,因此上诉天神,天神也因之哭了起来(“风雨”就是天神的哭泣)。古代传说:凡是人类有伟大的创造时,鬼神都认为泄露了天机,为之哭泣,如仓颉造字后,就发生过“天雨粟,鬼夜哭”的事。此诗用意也是这样。元气,古人想象中的一种充满宇宙的流动性的物质实体,也是构成整个宇宙的原始材料。 〔野亭四句〕暝,傍晚时。沧浪,水名。青溟,碧海。欹、侧,都是斜的意思。秋毫,鸟兽在秋天新长出来的毫毛,细而难见。秋毫末,极形容其工细。这是实写图中景物,有树有人,有山有水,或巨或细,或近或远。 〔不见二句〕湘妃鼓瑟,见后钱起《湘灵鼓瑟》及注。斑竹,见后贾岛《赠人斑竹拄杖》及注。这两句又由实转虚,因画中有竹,联想到古代神话传说。 〔天机〕指创作时的思维活动,犹神思或艺术构思。 〔自有六句〕挥洒,挥毫洒墨,指绘画。心孔,心眼。貌,作动词用。画,特指画人像和动物。这是兼赞刘氏二子,并点明这画障是父子三人合作。 〔若耶溪〕见王籍《入若耶溪》及注。 〔云门寺〕在若耶溪边云门山上。 〔吾独二句〕胡为,何为,为什么。泥滓,犹泥涂,比喻污浊的社会。这是说看了这幅神妙的画障,不禁发生归隐之心。
天宝十三载(754),寓居长安的杜甫因秋雨成灾,生活困难,就将家口迁往奉先安顿。这篇诗就是此时所作。它时而写画,时而写人,时而写画师,时而写自己,交错纵横,几乎无轨辙可寻;在写画时,着重在读画时的真实感,反复强调以画为真,而用“不合”、“怪底”、“得非”、“无乃”、“似已闻”、“乃是”等词勾勒,使人如同身历其境;虽然换韵数次,但气势融贯,一波未平,一波又起,变幻莫测,是杜甫题画诗的杰作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