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韩潮州

寄韩潮州

此心曾与木兰舟,直到天南潮水头。

隔岭篇章来华岳,出关书信过泷流。

峰悬驿路残云断,海浸城根老树秋。

一夕瘴烟风卷尽,月明初上浪西楼。

〔韩潮州〕元和十四年(819),宪宗派人将佛骨从凤翔迎入长安,在宫中供养三日,再送佛寺。韩愈上表劝阻,被贬为潮州(治所在今广东省潮州市潮安区)刺史。 〔此心二句〕天南,指潮州,它在南海边上。这一联在格律上是两句,在语法上只是一句,所谓双句单意。这是说同情韩之被贬,当他南迁时,自己的心也好像一直伴随着他到了海边。 〔隔岭句〕岭,指五岭,见岑参《送张子尉南海》注。篇章,指诗篇。华岳,即太华山,在长安附近,故用以代长安。这是说韩愈曾将在潮州所写的诗歌寄给在长安的自己。 〔出关句〕关,指蓝关,即峣关,在长安附近的蓝田县南,是南下潮州必经之路。泷(shuāng)流,即泷水,一条从湖南流到广东的河流。这是说自己也曾将在长安所写的书信寄给在潮州的韩愈。 〔峰悬句〕是想象南迁路途之危险,驿路好似悬挂在山峰之上,不时被云片遮断。驿路,沿途设有供应来往官吏食宿的驿站的道路,即官路。 〔海浸句〕是想象潮州风物之荒凉。这里的“秋”字,有荒凉冷落的意思,不专指季节。 〔一夕二句〕瘴烟,见白居易《新丰折臂翁》注。浪西楼,不详,当在潮州。这是想象韩愈在潮州生活的一个片段。

这篇诗寄被贬友人,而意境开阔,音节高亢,没有衰飒的气象;多从想象着笔,而韩愈倔强、开朗的个性却从这些想象中生动地显现了出来,都是它值得重视之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