阮 步 兵
阮公虽沦迹,识密鉴亦洞。
沉醉似埋照,寓词类托讽。
长啸若怀人,越礼自惊众。
物故不可论,途穷能无恸?
〔五君咏〕歌咏晋代阮籍、嵇康,刘伶、阮咸、向秀五人的诗,人各一篇,合称《五君咏》。 〔阮步兵〕古人习惯将某人所任官名简化后再加上他的姓,以称呼其人。阮籍曾任步兵校尉,故称阮步兵。下一篇称嵇康为嵇中散,也因为嵇曾任中散大夫。 〔沦迹〕埋没自己的踪迹。 〔识〕见解。 〔鉴〕这里指识别及判断事物的能力。 〔洞〕深刻。 〔沉醉三句〕阮籍爱喝酒,经常大醉,甚至连月不醒。埋照,掩蔽光辉,犹言韬光。寓词,指阮所作《咏怀诗》。颜延之曾为《咏怀诗》作注,认为这些诗乃是作者在身居乱世常恐遇祸的背景之下写成的。所以虽有讽刺,却很隐蔽,后人难以测度。长啸,见曹植《美女篇》注。阮籍曾经在苏门山遇到一位隐士,和他谈论哲理,这位隐士不感兴趣。阮籍就对他长啸,这位隐士却笑了。阮籍下山后,这位隐士也啸了起来,非常好听,就像鸾凤的鸣声一样。以上三句,连用“似”、“类”、“若”字,是要表达阮籍的思想和生活,纯任自然,“沉醉”像是为了“埋照”,“寓词”像是为了“托讽”,“长啸”像是为了“怀人”,其实未必如此。 〔越礼句〕根据古礼,男女有别,嫂子和小叔子,弟媳和大伯子一般是不能说话的。阮籍的嫂子回娘家,他却去道别。有人批评他不合礼。阮籍回答说:“礼难道是为我设置的吗?”这句话所写即是此事。越礼,超越礼数,即不受礼教的限制。 〔物故句〕物故,事故,世事。这是说阮籍认为世事昏乱,已不可论,所以绝口不谈。他从来不批评人物,曾被称为“天下之至慎”(世界上最谨慎的人)。 〔途穷句〕阮籍有时驾车随意行驶,等到车辙走完,不能前进的时候,就痛哭而回。这种行为,实质上是对于自己在思想上、政治上没有出路,感到悲痛的表现。
颜延之,字延年,琅琊临沂(今山东省临沂市北)人,生于太元九年(384),死于宋孝武帝刘骏孝建三年(456)。他爱酒放荡,不拘小节,被人排挤,由步兵校尉出任永嘉太守,心怀怨愤,因此写下《五君咏》,借古事来发泄自己的不平之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