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子常夸作赋工

童子常夸作赋工

童子常夸作赋工,暮年羞悔有扬雄。

当时见视倡优等,今日论才将相中。

细甚客卿因笔墨,卑于《尔雅》注鱼虫。

汉家故事真当改,新咏知君胜弱翁。

〔详定试卷〕参加评阅当时应进士科举人的考试卷子。这事在嘉祐六年(1061)。 〔童子二句〕扬雄是西汉末年著名的学者和作家,在其所著《法言·吾子篇》中,曾记载了他和别人的一段对话。问:“先生青年时代爱作赋吗?”答:“是的,这是青年们的玩艺儿(童子雕虫篆刻)。”过了一会儿,又道:“成年人就不干了。”这是借扬雄自述兴趣的转变,说明词赋不足贵。 〔当时二句〕《汉书》上曾记载东方朔很善于射覆(将一件东西覆盖起来,然后叫人去猜的游戏),常常射中,武帝曾经赐予绢帛;又记载武帝曾以词赋与倡、优、博、奕,即歌舞、游艺、赌博相提并论,认为前者比后者要好些;又记载枚皋认为词赋和俳优(一种以滑稽为主要内容的游艺)差不多,自己很为作赋而后悔。唐朝人非常重视进士科举,因为它的出路最好。许多由进士出身的人,后来做到了将相,因此被称为“将相科”。宋初沿着唐代风气,也很看重进士科举,虽然其时名额已经放宽,及第也因之容易得多。这是综合上述历史和典故,对进士考试以诗赋为主要内容,给以批判。 〔细甚句〕客卿,即子墨客卿,扬雄《长杨赋》中一个假托的人物,这里泛指做官的人。笔墨,写文章的工具,即以作为文章的代称。这是说,写几句文章,实在微不足道,但人们却凭借这点儿本领去做官。 〔卑于句〕《尔雅》是古代的一部词典,也是我国词汇学最早的经典,其中有专门解释有关鱼、虫词汇的部分。这是说,为鱼、虫作注释,固然没有什么了不起,但只知道写点诗赋去应科举考试的人,却还不如他们。韩愈诗:“《尔雅》注虫鱼,定非磊落人。”这里暗用其意。 〔汉家二句〕弱翁,魏相字。汉武帝曾询问过他一些政治上的问题,他却奏上故事、诏书二十三件,要武帝一切按老规矩办事。王安石在这里借用这个典故,来说明考试内容实在应当改革了,希望负责官员不要像魏相那样墨守成规。新咏,新写的诗,即本诗。

唐代旧有的从科举选拔人才的制度,已不能满足宋代封建统治的需要,是王安石对之进行抨击并要求改革的根本原因。到了熙宁四年(1071),他出任宰相,才对此进行了比较彻底的改革,将以前作诗赋为考试主要内容的进士科和默写经书为考试主要内容的明经科合并为进士科,以发表政治见解的时务策为考试主要内容。这一改革,主要是为了选拔一些通经术、明时务的人才,为变法服务。这篇诗说明,他的这些观点早已在自己思想中酝酿着了。它是政论与诗的结合,虽以议论行之,而由于贯穿着一系列的历史形象,显得感慨深至,所以并不缺乏诗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