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肺痨(肺结核)
2025年08月10日
(3)肺痨(肺结核)
袁某,男,32岁,1989年8月15日初诊。1988年10月渐起便秘腹泻,交替发生,时有腹痛。1989年6月便秘渐消失,但仍腹痛腹泻,便有黏液。伴口腻纳差、胸闷腹胀,肢困乏力,盗汗咽干,小便黄。患腹泻以来,经常在当地医院口服中药参苓白术散、四神丸、连理汤以及西药土霉素、氟哌酸、链霉素片等无效。1989年8月8日因过食酒肉厚味,腹泻次数增多,经衡阳市某医院做肠镜、细菌培养、粪检查确诊为肠结核。经西药输液、口服庆大霉素片等治疗4天(具体药名欠详)无明显效果。故求余会诊。既往患肺结核2年,经西医抗结核治疗好转。症见:身体消瘦,舌尖红,苔黄腻,脉濡数。证属湿热中阻,脾失健运兼气阴不足。治以清利湿热、健脾畅中为主,益气养阴为辅。方用三仁汤加减:淡竹叶6 g,杏仁6 g,薏苡仁25 g,豆蔻6 g,法半夏6 g,厚朴9 g,通草6 g,滑石15 g,茯苓15 g,黄柏9 g,黄连4 g,白参9 g,麦冬9 g,浮小麦15 g。连进3剂,口腻纳差、胸闷腹胀消失,腹痛腹泻等症明显好转,舌淡红、苔白腻,脉缓。原方加减再进5剂,大便正常,自觉症状消失,舌脉正常。为了巩固疗效,又服六君子汤加减7剂,作大便常规检验正常,停服中药,继续西药抗结核治疗。1年后追访,患者体健,病未复发,正常上班工作。
按语:三仁汤功能宣肺畅中,清利湿热,主治湿温初起,邪在气分。近代常用于治疗伤寒、胃肠炎、肾盂肾炎、肺炎等。笔者用于治疗结核病疑难急症,每获良效。但必须具备一个共同特点,即有明显的“湿热”证候。〔谢云桂.疑难急症三则[J].湖南中医杂志,1992(6):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