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头痛(血管神经性头痛)

(9)头痛(血管神经性头痛)

1)杨某,女,16岁,于1995年5月15日来我院就诊。头痛且胀,时左时右,失眠、多梦,已3年。近2个月来头痛反复发作,痛时如针刺,伴有恶心、呕吐、眩晕等,不能上学,经当地医院治疗服用镇脑宁、谷维素、罗通定等药物,未见好转,病情逐渐加剧,由他人介绍来我院门诊就诊。脑电图检查提示,脑血管紧张度增加,查血常规正常,赴地区医院神经内科诊断为“血管神经性头痛”,察舌质紫暗、边有瘀点,脉细弦、紧,辨证为气血瘀滞,久病入络,乃脑窍脉络阻塞,清阳不升所致。用基本方:当归、赤芍、川芎、丹参、桃仁、红花、菖蒲、细辛、白芷、黄芪、三七粉(另包冲服,每次10 g),加僵蚕、菊花、升麻,每天1剂,文火煎服,分3次服。服药5剂后,头痛症状明显好转,但失眠、多梦、头晕之症状仍如前。基本方加远志、酸枣仁,服5剂后,诸症悉除。再投原方5剂以巩固疗效。能继续上学,随访两年未发头痛。

2)肖某,女,45岁,于1996年8月5日来我院就诊。自述有头痛病史十余年,每次发作服用西药头痛粉治疗后,病情有所减轻,但停药后,病情如旧,近半个月来,头痛难忍,痛处固定不移,痛如刀割,时如针刺,服用去痛片及中药(药名不详),皆无效果,而来我院门诊请吾治疗。查舌质紫暗,边有瘀点,脉弦涩,并述每次月经来潮前后,头痛加剧,经来色红夹有瘀块。基本方:当归、赤芍、川芎、丹参、桃仁、红花、菖蒲、细辛、白芷、黄芪、三七粉(另包冲服,每次10 g)加益母草、香附,每天1剂,水煎服。5天后,头痛明显好转,望其舌质仍有紫暗瘀点,继投上方10剂。症状基本消失,继投5剂,以巩固疗效。随访3年未复发。

按语:血管神经性头痛,属中医学“头痛”“头风”的范畴,因头为诸阳之会,清阳之腑,是脏腑精气血汇聚的地方,无论风寒、湿热、肝火、痰浊瘀阻、气血亏虚均可导致本病发生,虽然头痛病因多端,症状虚实错杂,临床辨证极为棘手,然而其病机多为痰浊上蒙清窍,风邪上犯巅顶,而久病入络成瘀,乃是头痛发生的关键。因此,只要在临床中辨证正确,必定取得明显效果。笔者临床多年认为此病的发生,是由于头痛日久,气血亏虚导致血液运行不畅,脑窍脉络瘀阻,清阳不升,五脏六腑之精气不能上荣于脑所致,其病机不外瘀血阻滞脉络,故选用此方加减运用。方中桃仁、三七、红花、赤芍活血散瘀;当归、黄芪、丹参补气养血;细辛通窍止痛化痰饮,善祛头风,有明显的镇痛作用;川芎祛风止痛,化瘀通络,入少阳经而上行头目;菖蒲、白芷理气宣窍。全方共奏益气活血、通窍止痛之功效。此即《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指出“疏其气血,令其条达,而致和平” 之意。〔张祥福.通窍活血法治疗血管神经性头痛50例[J].中国民族医药杂志,2004(S1):58-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