虚劳(慢性疲劳综合征)
李某,女,41岁,2005年9月6日就诊。患者由于长期伏案电脑操作,工作紧张,出现失眠、疲乏、健忘2年,曾多方诊治,诊断为“神经症”,口服过安神、镇静等中西药,症状可以缓解,但反复出现。近半年来上述症状明显加重,自觉发热,心悸,烦躁不安。检查血常规及肝肾功能、胸部X线片、心电图等皆无异常发现。结合其病因、症状和检查结果等,诊断为慢性疲劳综合征。予以薯蓣丸方加减治疗,处方:山药90 g,当归、桂枝、神曲、干地黄、豆黄卷各30 g,甘草84 g,人参21 g,川芎、芍药、白术、麦冬、杏仁各18 g,柴胡、桔梗、茯苓各15 g,阿胶21 g,干姜9 g,白蔹6 g,防风18 g,大枣100枚。炼蜜和丸,每丸重6~9 g,共100丸。口服,每次1丸,每天3次。用药7天,症状明显改善。连续服药28天,症状消失,自我感觉良好,工作、生活等恢复正常,随访半年未见复发。
按语:慢性疲劳综合征是亚健康状态的一种特殊表现,由于发生在中高收入、有较高的教育背景的三四十岁人群较多,曾被形容为“雅皮士感冒”。目前医学界尽管已在病毒感染、免疫系统功能下降、神经内分泌紊乱、自主活动异常及营养代谢和神经精神障碍、遗传倾向等多方面进行了广泛的研究,但对其病因与病理机制均未达成共识。研究表明,长期工作紧张、竞争压力大、情绪不稳定和负性生活事件容易诱发本病。中医学认为本病的发生与烦劳过度、情志抑郁、先天禀赋不足、大病后失于调理有关。笔者采用薯蓣丸治疗。该方出自《金匮要略·血痹虚劳病脉证并治第六》,乃仲景设立治疗“虚劳风气百疾”的方剂。因脾胃为后天之本,气血营卫生化之源,故重用山药健脾为主,人参、白术、茯苓、干姜、豆黄卷、大枣、甘草、神曲益气调中,当归、川芎、芍药、地黄、麦冬、阿胶养血滋阴,柴胡、桂枝、防风祛风散邪,杏仁、桔梗、白蔹理气开郁,诸药合用,共奏扶正祛邪之功。临床应用本方治疗该病,安全有效,值得进一步研究应用。〔刘百祥,刘常春.薯蓣丸加减治疗慢性疲劳综合征69例[J].中医药导报,2009,15(2):43,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