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旧性股骨干骨折
何某,男,14岁。患者于1983年3月10日被手扶拖拉机碰伤左大腿,伤后左大腿疼痛剧烈,继则肿胀畸形,活动功能受限,在某区医院经X线透视确诊为“左股骨中端骨折”,经手法复位,夹板固定,配合中西药治疗22天,左大腿短缩畸形,于4月2日入我院诊治。X线片示“左股骨中端横断骨折”,远端向后移位重迭4.5 cm,并有少量骨痂形成。入院后在局部麻醉下采用牵引提压旋转折骨法,在骨折断端已经有明显的活动后采用左股骨髁上牵引,牵引重量为8 kg,后用四合一夹板固定。2天后床边透视见重迭已纠正,行提压手法,纠正前后移位,改用维持牵引量。21天后临床检查已无剪式活动,X线片复查示正侧位均接近解剖对位,且已经有骨痂形成,拆除牵引。29天后扶双拐下床,在夹板固定下逐步负重步行,住院45天检查骨折达临床愈合标准。嘱患者出院后逐步加强膝关节屈曲锻炼。1年后复查,左膝关节屈曲功能在30°以内,随访6年,一切功能正常。
按语:儿童新鲜股骨干骨折早期未经治疗或治疗不当致骨折畸形愈合,根据不同的畸形,采用不同的手法进行折骨,纠正畸形,可收到较好的效果。本例患者骨折部位向后错位重迭,故采用牵引提压旋转正骨法。牵引的主要作用在于对抗肌肉的收缩力,是矫正和防止骨折断端重迭的主要方法。4~10岁采用皮肤牵引,10~15岁均作骨牵引,除下1/3端伸直型骨折作胫骨结节牵引外,其他型均作股骨髁上牵引。牵引的体位根据骨折的部位与移位情况而定,主要是牵引方向和股骨干轴线保持一致,只要达到“欲合先离,离而复合”的原则,即可改为维持牵引,一般待骨折端已有纤维连接,临床检查已无剪式活动即可去掉牵引。牵引2~3天,应床边透视,当重迭牵引开后,需根据骨折移位的方向采用端提挤压手法进行复位,再进行夹板固定。儿童陈旧性股骨干骨折其局部肿胀基本已消,虽作手法整骨,但骨折处的软组织损伤小,出血不多,故初服和营止痛汤加牛膝5~7剂,再改服补髓生血汤,但内服中药必须辨证施治,随症加减。如偏热者可用和营止痛汤去乌药加生地黄、牡丹皮,补髓生血汤去锁阳、桂枝,加菟丝子、益智仁。〔何进阶.手法折骨治疗儿童陈旧性股骨干骨折[J].四川中医,1990,8(5):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