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闭经

(1)闭经

某女,24岁,2012年3月12日初诊。月经平素规则,经量正常,颜色偏暗,一般7天方净,无痛经史,经前乳房无胀痛感。近1年来经期延后,或间隔3个月一潮,曾采用黄体酮针注射催经。此次检查前末次月经来潮时间为2011年8月13日,带下少,大便稍结,夜寐欠佳,纳食不香。B超检查:子宫三径总和为11.4 cm。妇科检查:子宫体后位,偏小,质中,子宫颈光滑,阴道通畅并且外阴无异常,活动度处于正常范围,无压痛。生育史记录:0-0-0-0。舌淡红,苔薄白,脉弦细。西医诊断:闭经,子宫偏小。中医诊断:闭经,冲任失调型。治以温冲调经,予温经汤加减:川芎6 g,牡丹皮、桂枝、半夏各10 g,党参15 g,当归、麦冬各10 g,白芍(炒)12 g,阿胶(烊)10 g,甘草(炙)6 g,生姜3片。7剂,水煎服。10天后二诊:月经依旧未潮,但带下增多、大便顺畅,且小腹微胀。性激素检查:雌二醇(E2)为214.531 pmol/L,睾丸素2.44 nmol/L,催乳素(PRL)213.29 mIU/L,孕酮0.92 nmol/L,舌脉如上。上述方剂基础上加丹参、益母草各15 g,川牛膝30 g,共7剂,水煎服。15天后三诊:月经来潮,整体颜色偏暗,其中夹杂少许血块,5天净,未痛经。性激素检查:LH3.85 IU/L,FSH4.68 IU/L,舌脉如上。中药汤剂调整为基本方剂,共7剂,水煎服。

按语:温经汤有养血祛瘀、温经散寒功效,在寒温结合的基础上补泻兼施。温经汤方源自《金匮要略》,为临床常用调经方剂,养血活血,化瘀止痛,暖宫温经。就诊时子宫内膜实际厚度没有达到正常的来潮水平,可先采用温经汤进行温冲调经,等到冲任满溢,感觉小腹发胀,带下明显增多,有来潮征兆时,在温经汤基本方剂基础上加用丹参、益母草与川牛膝进行催经,三诊后痊愈。〔曾劲松.曾介绥经方治疗闭经验案举隅[J].实用中医内科杂志,2014,28(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