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旧性肩关节脱位
吴某,男,66岁。患者于2010年7月5日因拖板车时跌倒,右肩着地,致使右侧肩关节脱位,经当地医院和个体诊所多次治疗未愈,于2010年10月5日收住湖南省通道侗族自治县民族中医院侗医骨伤科,症见:上肢不能上举,呈方肩,经X线片检查确诊为“右侧肩关节盂下脱位”,诊断为“陈旧性肩关节脱位”。治疗:①手法复位。以2%利多卡因10 ml,局部注射肩关节前后2个穴位,在活动松解肩关节粘连后,用拔伸足顶法复位,当闻及回臼声响,为复位成功。患肢屈肘90°,以手掌搭于健侧肩,肘部能与胸壁接触,肩部外型丰满圆隆,双肩对称,方肩消失,肩关节能作被动活动。经肩关节正、斜位X线片已示复位。②夹板固定。用绷带将上臂固定于胸壁,前臂用三角巾悬吊胸前2周。③功能锻炼。固定初期鼓励患者练习腕部和手指活动,进行功能锻炼。1周后可除去上臂固定,仅悬前臂,练习肩关节的屈伸活动,2周后解除固定,逐步进行肩关节各个方向的主动活动锻炼,如双手托天、手指爬墙等。④侗药治疗。局部外敷侗医龙氏骨伤科Ⅱ号药,药物组成:过江龙5 g,金银花2 g,过路黄2 g,大血藤3 g,小血藤3 g,白英2 g等。研末,用淘米水加少许白酒调匀外敷,用胶布密封固定,隔天1次。内服侗药,药物组成:过江龙10 g,金银花5 g,过路黄5 g,踏地香5 g,大血藤、小血藤各10 g,凉粉藤20 g,三角枫5 g。水煎,2天服1剂,每天2次。药用2周后予侗药内服外洗同时进行,连续治疗1个月,随访恢复良好。
按语:骨折后首先应正确复位,尽量做到早期、稳妥、准确、实效,通过摸、接、端、提、按摩、推拿诸法,力争一次性整复成功。复位后要固定。侗医历来均采用芭蕉树干、杉木树皮作夹板,对肌肉发达收缩力强的地方则采用木板固定。小夹板固定是侗医骨伤科治疗骨折的通用方法,也是传统医学与现代医学治疗骨折的常用方法。应用对立统一法则,采取动静结合的原则,解决了骨折断端有效的固定和肢体早期功能锻炼的矛盾,既控制了骨折断端的不利活动,又发挥了有利骨折愈合的活动,促使骨折愈合加快,治疗时间缩短,使其功能恢复较快较好。
侗医治疗骨伤骨折重视整体观念,强调内治与外治相结合,多结合本民族医药的实际情况,在治疗中坚持内服活血行气、祛瘀止痛、清热退火、舒筋活络的侗医药汤剂;在局部正骨固定的基础上,用侗药鲜品外搽或捣烂外敷以达消肿、止痛、活血生肌、接骨续筋、温经通络之效,或按不同治疗期配制合适的药膏外敷患处,也可用侗药煎水热敷、熏洗,能舒松关节筋络、疏导腠理、疏通气血、活血止痛,此法对关节强直拘挛、酸痛麻木或骨伤兼有风湿骨痛者亦有良效。〔龙开娥,萧成纹,龙驶,等.侗医骨伤骨折治疗技术研究(六)——侗医药治疗各类骨伤骨折4118例临床疗效观察[J].中国民族医药杂志,2013,18(5):22-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