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痛(粘连性肠梗阻)
2025年08月10日
9.腹痛(粘连性肠梗阻)
胡某,男,21岁,1980年5月12日因患“急性阑尾炎”行手术治疗病愈出院。同年10月18日因受凉、饮食不节而再度诱发。往来寒热,周身疼痛,口苦心烦,恶心呕吐,右下腹部剧痛,两天未解大便,小便黄,经某县人民医院检查,诊断为:粘连性肠梗阻。曾用解痉、输液等对症处理,疼痛获暂时缓解,数小时后复作如故。转请余诊治。患者面色苍白,痛苦病容,头额冷汗如珠,呻吟不止,呕吐频繁,精神差,右下腹疼痛拒按。舌质边有瘀点,苔薄黄,脉弦紧。证属瘀热结于下焦,腑气不通。治宜活血通络,顺气宽肠。方用桃核承气汤加当归、白芍、莱菔子、厚朴、川木香。服1剂后疼痛缓解。次日复诊,面色红润,精神转佳,呕吐停止,大便已通,腹部仍有隐痛。守原方再进2剂,诸症平复,追访2年,未见复发。
按语:桃核承气汤出自《伤寒论》,先贤用以治疗“太阳病不解,热结膀胱,其人如狂”之蓄血证。笔者在临床运用中,遵循辨证论治的原则,对不同的急症,用此方治疗收到满意效果。方中桃仁能破血活血行瘀血,并能除蓄血、通腑结,疏肤腠之瘀血,散肝经之血结;大黄破积滞、行瘀血、推陈致新,调血脉、利关节、泻诸壅滞,桃仁与大黄相伍,增强活血化瘀之力;桂枝温经通络,宣阳行气,血得热则行,遇寒则凝,所以活血化瘀中,温经通阳的药物是必不可少;芒硝软坚散结、化积、消痈肿、消恶血;甘草缓急止痛,并有通经脉、利气血的作用。本方具有苦寒泻下、导瘀热下行、通腑气、下热结之功,可达通则不痛之目的,临床如能正确掌握,辨证论治,灵活加减运用,其效甚捷。〔张祥福.桃核承气汤治疗急症[J].湖南中医杂志,1989(4):23-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