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闭经
某女,24岁,2012年2月26日初诊。有月经初潮,此后月经不调长达8年之久,婚后2年多未实施避孕。末次月经2011年9月13日。经量一般先多渐少,呈现鲜红色,并且夹杂血块,往往5~7天净。经前有明显的小腹胀与乳房胀痛,经期小腹疼痛剧烈,带下不多,二便正常,素体怕冷,纳可,舌淡红,苔薄白,脉沉细。生育史:0-0-0-0。月经史:16岁初潮,月经间隔时间为36天至6个月,有服用性激素或者调经类药物史。B超检查:子宫三径分别为35 mm、25 mm、35 mm,内膜厚度为6 mm。性激素检查:雌二醇(E2)为134.253 pmol/L,睾丸素4.62 nmol/L,催乳素(PRL)342.297 mIU/L,孕酮0.51 nmol/L。妇科检查:子宫体后位,大小适中,质中,有压痛,子宫颈存在轻度糜烂,阴道通畅而且外阴无异常。西医诊断:闭经,慢性宫颈炎,慢性盆腔炎,子宫偏小。中医诊断:闭经,肝肾不足型。治以补肝益肾,方予八味肾气丸加减:桂枝6 g,熟地黄15 g,山茱萸10 g,山药15 g,茯苓15 g,牡丹皮10 g,泽泻10 g,菟丝子15 g,淫羊藿15 g,巴戟天12 g,制何首乌15 g,淡附片(先煎)10 g。7剂。3月3日二诊:月经仍未来潮,然矢气频多,手足转暖,舌脉如上。中药守上方加香附(醋)10 g,丹参15 g,鸡血藤、川牛膝各30 g。14剂。3月18日三诊:于3月16日月经来潮,量少色淡,之后经量转多,月经颜色开始转鲜红,夹杂少许血块,经期已无腹痛。调整为和血调经方剂:益母草、白芍(炒)、菟丝子各15 g,川芎6 g,白术(炒)10 g,茯苓15 g,香附(醋)、当归各10 g,丹参15 g。7剂。
按语:该案自月经初潮伊始,就表现出闭经、子宫偏小以及月经愆期,就诊时虽然已停经5个月,然由于子宫内膜仅6 mm厚,故无痛苦感。经前感觉乳房及小腹胀痛,妇科检查发现存在慢性盆腔炎,诸如此类病症均选择暂时放置,采取“先予后夺”方法实施治疗,即先补后泻。采用肾气丸并加补益肝肾之淫羊藿、何首乌、巴戟天、菟丝子。药后即矢气频多,乃肾气渐复之征。二诊时感觉胞宫逐渐充盈,再次使用肾气丸并加鸡血藤、香附、川牛膝与丹参攻补兼施,活血催经。经转之后,调整为当归芍药散治疗。曾师多年来致力于经方汤剂研究,上述病案足当可见一斑。〔曾劲松.曾介绥经方治疗闭经验案举隅[J].实用中医内科杂志,2014,28(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