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操作要点
1.物品准备
(1)中心静脉导管(二腔或三腔)套装。
(2)小手术包一个。
(3)消毒包扎用品:安尔碘Ⅲ、手套、消毒刷或棉签、大3M透明胶布一块。
(4)冲洗测压装置,包括压力换能器、三通、延长管、输液器,准备冲洗液(生理盐水250ml+肝素原液0.2ml,含肝素量为5U/ml);如为非连续监测则还需要测压标尺。
(5)1%利多卡因10ml,10ml注射器,清醒患者局部麻醉用。
(6)叠好的浴巾或中单,用以垫于患者背部(肩胛间)。
(7)心电血压监测装置。
2.锁骨下静脉穿刺方法
(1)患者取仰卧位,垫高患者背部,去枕头低15°。常规消毒、铺巾,清醒者予利多卡因局部麻醉。用肝素盐水冲洗导管及导丝。
(2)穿刺点位于锁骨中、内1/3交界处下方1cm。右手持针保持注射器和穿刺针与额面平行,左示指在胸骨上凹处定向,穿刺针指向内侧稍上方,紧贴在锁骨后,对准胸骨柄上切迹进针。进针深度一般为3~5cm,穿刺针进入静脉后即可抽到血。旋转针头使斜面朝向尾侧,以便导管顺利转弯,通过头臂静脉进入上腔静脉。沿穿刺针送入J形导丝,导丝进入30~40cm而无阻力,则导丝肯定进入上腔静脉;此时要注意心电图变化,如有期前收缩等心律失常,则更证实导丝方向正确,稍后撤导丝,则期前收缩可消失。如导丝进入30cm左右遇到阻力,或患者感耳根部痛,则导丝可能向上进入颈静脉,此时导丝应退至10cm左右重新进入。
(3)退出穿刺针,沿导丝送入扩张管,扩张穿刺点皮下组织,往返数次。退出扩张管,同时按压穿刺口以防出血。
(4)沿导丝送入中心静脉导管,在将导管送入体内之前,导丝尾端一定要露出中心静脉导管尾端一定长度。固定导丝尾端保持不动,继续送入导管至15cm刻度处。用手固定导管,退出导丝。
(5)用肝素盐水冲洗中心静脉导管的各腔,排尽气泡,套上肝素帽。
(6)于导管近穿刺口处扣上固定扣,缝线固定。用乙醇纱布再次消毒局部。
(7)用3M胶布局部包扎。局部再用500g沙袋压迫止血1小时。
(8)恢复穿刺前体位。立即行床边胸部X线片检查以明确导管位置合适否,并排除气胸或血胸等并发症。如胸部X线片示导管位置不合适,应调整导管位置或重新置管。
3.颈内静脉穿刺方法
(1)患者去枕平卧,垫高患者背部,头部偏向对侧。头低足高位(倾斜10°~15°)可以增加颈内静脉的充盈,并减少气体栓塞的发生率。如病情不允许这一体位则不能勉强。以下为颈内静脉的前路径。
(2)消毒铺巾,穿刺点位于三角区顶点的胸锁乳突肌内侧,该处距胸骨上窝4~5cm,相当于胸锁乳突肌内侧肌群的中点,进针方向指向同侧的乳头或同侧锁骨的中、内1/3交界处,针干与皮肤(冠状面)呈30°~45°,针尖的斜面指向患者正中线,以免导引钢丝滑向锁骨下静脉。清醒患者以1%利多卡因局部麻醉。由于颈内静脉穿刺的盲目性,可使用局部麻醉用的注射器及针头做试探性穿刺,如回抽暗红色血液即为颈内静脉,左手固定穿刺点,右手换上正式穿刺针沿相同方向刺入颈内静脉,回抽有血后取下注射器。右手将J形导丝插入针芯内达到20cm处,退出穿刺针,注意勿带动导引导丝。
(3)然后将扩张器沿导丝送入皮下,并用坚定和均匀的力量旋转推进,扩张一定深度后,退出扩张器。
(4)沿导丝送入中心静脉导管,在将导管送入体内之前,导丝尾端一定要露出中心静脉导管尾端一定长度。固定导丝尾端保持不动,继续送入导管至15cm刻度处。用手固定导管,退出导丝。
(5)用肝素盐水冲洗中心静脉导管的各腔,排尽气泡,套上肝素帽。
(6)于导管近穿刺口处扣上固定扣,缝线固定。用乙醇纱布再次消毒局部。
(7)用3M胶布局部包扎。
(8)恢复穿刺前体位,立即行床边胸部X线片检查以明确导管位置合适否,并排除气胸或血胸等并发症。如胸部X线片示导管位置不合适,应调整导管位置或重新置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