并发症及其防治
2025年08月10日
六、并发症及其防治
1.下肢缺血 周围血管病,女性和高龄是导致肢体血管并发症的主要危险因素。下肢缺血主要与周围动脉病变、IABP导管直径,以及留置主动脉内的时间长短有关。IABP导管的直径大小是决定远端肢体缺血发生的主要因素。随着IABP导管制造工艺的进步,导管多在7~8F,所以肢体缺血发生率已减少。临床表现为缺血肢体疼痛、皮肤苍白、变凉、足背动脉搏动消失,预防措施包括适当抗凝,选择合适的气囊导管,持续反搏,注意下肢动脉搏动(也可用超声多普勒监测)、温度、颜色的变化,及时处理异常情况。
2.感染 由于球囊留置血管腔内时间较长,置管时应严格无菌操作,并注意日常护理,合理使用抗生素,必要时可以进行血培养指导治疗。
3.血小板减少 较多见,球囊的机械刺激能引起细胞成分的破坏,减少血小板。尤其多发生在体外循环术后及反搏治疗前24小时。多数血小板可降至(50~100)×109/L,而后不经治疗能回升,绝大部分不需要补充血小板。
4.出血 一方面因IABP机械刺激使血小板减少;另一方面因使用肝素并且拮抗血小板是急性冠脉综合征治疗的重要组成部分,使患者凝血功能受抑制。近年来出血性并发症有上升趋势,但其严重性有下降趋势。局部出血可给予缝合及沙袋压迫,全身性的应调节抗凝药,严重者停止使用IABP。
5.球囊破裂 导管囊内见到血液即可肯定,一旦发生,应尽快抽出球囊内气体,并迅速拔除导管,以防气栓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