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诊断

四、诊断

(一)临床表现特点

患者可表现已存在的甲状腺功能减退症状如面部及四肢虚胖,面色苍白带黄,皮肤干燥、粗厚而冷,指甲脆、厚,毛发干枯、易脱落,眉毛及头发丢失,鼻唇增厚,舌大。在昏迷前患者出现嗜睡,声音粗糙、低沉,以后进入昏睡和昏迷状态。体温下降,曾有报道最低降至23.3℃。因此体温计在使用前应使其降至较低的水平,才能记录患者体温降低的情况。少数患者可无低体温,甚至表现为发热,多提示感染的存在。血压可以正常、轻度升高,或休克。心率缓慢,心音低弱。心电图检查显示窦性心动过缓、低电压、T波降低、Q-T及P-R间期延长。呼吸浅慢,肺活量及肺泡通气量降低。四肢肌肉松弛,反射减弱至消失。有的患者还可以出现尿潴留或麻痹性肠梗阻,精神症状或癫痫大发作。可伴有心包、胸腔和腹腔积液,液体蛋白质浓度增高亦较常见。低血糖常提示下丘脑-垂体疾病的存在,但有时亦可单独见于原发于甲状腺疾病的患者。大多数患者常找到诱发因素。但由于甲状腺功能减退者伴发感染时,其典型反应如发热、心动过速、出汗和血白细胞增多等常缺如,以致延误诊断。有些患者表面上观察并无黏液性水肿的表现,但由于其他原因和感染等并发症入院治疗时,在用药及治疗的过程中诱发昏迷,因此必须注意。黏液性水肿患者,对胰岛素、安定镇静剂、麻醉剂等均很敏感,可诱发昏迷,使用时务必谨慎。

(二)实验室检查特点

血清T3、T4降低,TSH在原发性甲状腺功能减退时升高,但继发于下丘脑-垂体的甲状腺功能减退时则降低。患者一般表现为正色素正细胞性贫血,偶尔为大细胞性。血浆葡萄糖降低,稀释性低钠血症,血清钾亦可降低。血清乳酸和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乳酸脱氢酶(LDH)、肌酸磷酸激酶(CPK)均升高。动脉血气分析有氧分压(PO2)降低、二氧化碳分压(PCO2)增高、酸碱度(pH)降低、CO2结合力升高、实际碳酸氢盐(AB)大于标准碳酸氢盐(SB)等呼吸性酸中毒的诊断依据。超声心动图可见部分患者有心包积液和(或)心脏扩大。心电图示低电压,QT间期延长,T波低平或倒置,可有传导阻滞。

(三)诊断要点和鉴别诊断

根据低体温、神志改变、心动过缓等临床表现,结合诱发因素和以往有甲状腺功能减退的病史,可考虑有黏液性水肿的可能。血清T3、T4降低,TSH水平增高或降低,是确诊和鉴别原发病变部位在甲状腺或下丘脑-垂体的依据。但血清T3、T4和TSH浓度水平测定费时,对黏液水肿昏迷紧急治疗帮助不大。因此,对疑为黏液水肿昏迷的患者,如兼有呼吸性酸中毒、低血糖、低钠血症等非特异性检查结果,经详细鉴别排除其他可能时,可作出临床诊断,迅速给予治疗。

1.低体温 除黏液性水肿外,低体温常为各种原因所致休克的表现。并有低体温的其他疾病可见于脑血管疾病、急性酒精中毒、糖尿病酮症酸中毒、低血糖、垂体前叶功能低下和尿毒症,以及吩噻嗪类、巴比妥类和其他药物中毒等。黏液性水肿体温可低于35℃以下,此时需用实验室温度计始能准确测量。由于患者在较低体温时无颤抖反应,以致不觉察低体温的存在。故对低体温的患者,当排除其他可能性时,即使判断黏液性水肿的临床依据虽少,亦应慎重考虑黏液性水肿的可能,作急症治疗。

2.低血糖 可见于一些代谢疾病如胰岛素瘤、糖原贮积症、肝硬化和反应性低血糖症等,但很少引起严重的体温降低,且这些疾病所引起的低血糖由于肾上腺素分泌,常伴随窦性心动过速。因此,低血糖症伴窦性心动过缓,常提示甲状腺功能减退。

3.呼吸性酸中毒 为黏液性水肿昏迷的临床表现之一,亦可见于肺炎、充血性心力衰竭、脑部疾病或药物对呼吸中枢抑制等,需注意鉴别。黏液性水肿昏迷引起的呼吸性酸中毒,其发病机制可能由于呼吸中枢对CO2和低氧反应的敏感性减弱、呼吸肌无力、呼吸量减少,使肺泡换气降低,导致CO2潴留。

4.低钠血症 黏液性水肿昏迷时的低钠血症为稀释性,其表现与抗利尿激素不正常分泌综合征相似,体内总水量增多,尿钠排出<10mmol/L。低钠血症伴有尿钠排出>10mmol/L者,可见于呕吐和代谢性碱中毒,亦可见于使用利尿剂的患者,体内总钠量和总水量减少为其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