营养素及其供给量

三、营养素及其供给量

1.蛋白质及特殊氨基酸 《指南》推荐成人烧伤患者每日蛋白质需要量为1.5~2.0g/(kg·d),烧伤患儿每日蛋白质需要量为1.5~3.0g/(kg·d)。强烈建议烧伤患者可在营养治疗时考虑补充谷氨酰胺(或鸟氨酸),不推荐补充精氨酸(C,弱)。

氨基酸和蛋白质是促进烧伤创面生长和愈合、增强机体免疫力不可缺少的营养成分。对于重症烧伤患者,推荐蛋白质摄入量为1.5~2.0g/(kg·d),超过2.2g/(kg·d)补充对于进一步改善蛋白质合成无益。对于儿童烧伤患者,超过3g/(kg·d)的蛋白质摄入量亦未见明显益处。

谷氨酰胺在烧伤患者的营养治疗中占有重要地位。谷氨酰胺是淋巴细胞、肠上皮细胞的主要能量来源。既往谷氨酰胺用于烧伤患者的小规模单中心研究中,由于谷氨酰胺的使用剂量、方式、时间等不同,其对感染并发症、住院时间及病死率的影响也不尽相同。目前一项用于大规模烧伤患者的临床研究正在美国进行,相信其结果可以给谷氨酰胺的临床应用带来启示。尽管如此,基于其在重症患者中的作用及应用,根据目前已有的研究,《指南》推荐给予烧伤患者补充0.3g/(kg·d)治疗剂量的谷氨酰胺[谷氨酰胺二肽则剂量为0.5g/(kg·d)]。

另外,鸟氨酸α-酮戊二酸是谷氨酰胺的前体,可成为谷氨酰胺治疗的替代品,在法国已进入临床应用,给药途径为胃肠道。研究显示可促进急性期伤口愈合,每日30g的治疗剂量有助于改善烧伤患者氮平衡。

目前尚无证据表明使用精氨酸可使烧伤患者获益。

2.糖类及血糖控制 《指南》强烈建议减少糖类的补充(包括营养治疗在内的一切治疗中),推荐糖类提供的能量占目标总能量的60%,无论是成人或儿童烧伤患者,其摄入量不能超过5mg/(kg·min)。另外,强烈建议血糖控制目标为4.5~8.0mmol/L,需要时可使用静脉胰岛素控制血糖(D,强)。

众多临床研究显示,烧伤患者应限制糖类的使用。近期关于成人及儿童烧伤患者的临床研究、综合其意见的综述及《指南》提出,糖类应提供总目标能量60%的能量供给,无论是成人或儿童烧伤患者,糖类单位时间输注量不超过5mg/(kg·min),即对标准成人患者,糖类摄入量为7g/(kg·d)。

血糖控制也是重症烧伤患者营养治疗中应关注的问题。重症烧伤患者在应激等状态下易出现血糖增高,往往需要使用胰岛素控制高血糖。但血糖控制过严格、目标值过低,以及在治疗过程中常因手术、胃肠道功能障碍等因素使营养治疗中断,而胰岛素使用相对过多,则会发生低血糖。目前关于重症烧伤患者血糖控制理想界值尚未明确,《指南》推荐使用重症患者的血糖控制目标,即4.5~8mmol/L。但在同时应密切监测与预防低血糖的发生。

降糖药物也正在研究中。静脉注射胰岛素仍然是目前首选血糖控制的方式,在某些特定情况下,二甲双胍类药物可能是胰岛素的一种替代选择,但因其可导致乳酸酸中毒,其使用的安全性仍然需要进一步研究。另外,在一项儿童烧伤的基础研究中发现,依克那肽作为抑制胰高血糖素分泌的肠促胰岛素,可能可以减少内源性胰岛素的需要。

3.脂肪用量与种类 烧伤患者在进行营养支持时,应监测脂肪供给总量,其供能不超过总能量的35%(C,弱)。

针对烧伤患者脂肪酸应用的临床研究较少,目前仅有两项研究显示烧伤患者对脂肪负荷量较为敏感。在脂肪提供总能量35%(对照组)与15%(低脂组)的烧伤患者(烧伤面积>20%)比较研究中,两组患者均采用肠内营养,对照组与部分低脂组患者摄入的脂肪包括80%大豆油和20%中链三酰甘油,另有部分低脂组患者摄入的脂肪乳由50%的ω-3脂肪酸、40%大豆油和10%中链三酰甘油组成。研究结果显示,对照组患者住院时间延长、感染发生率增高。因此,《指南》建议,烧伤患者在进行营养支持时,应监测脂肪供给总量,其供能不超过总能量的35%(C,弱)。同时,需注意同时限制含脂肪制品的非营养类药物的使用,如丙泊酚,成人每日可用15~30g,应将其计入总能量中。

ω-3多不饱和脂肪酸、其他单不饱和与多不饱和脂肪酸用于烧伤患者是否有优势尚不明确,仍在研究中。

4.微量营养素 无论对于成人或儿童烧伤患者,均强烈建议在营养治疗中加强锌、铜、硒、维生素B1,维生素C,维生素D和维生素E的补充(C,强)。

同其他营养素一样,由于烧伤患者处于较强氧化应激与高代谢、高分解状态,微量元素的丢失和缺乏突显。研究表明,微量营养素的供给不足导致患者在烧伤后一个月内发生伤口愈合延迟、感染并发症的发生率增高。因此,微量营养素的补充极为重要。

烧伤患者需补充多种维生素。许多关于烧伤患者维生素B、C、E、D补充的临床研究已经开展,结果表明,高于正常成人1.5~3倍的维生素C、E的补充可降低烧伤后氧化应激反应、促进伤口的愈合。维生素D的补充与烧伤患者并发骨质疏松的发生率的研究结果之间的关系尚不清楚。但明确的是,推荐的标准摄入量不能满足烧伤患者的需要:每日400IU维生素D的摄入不能提高骨密度。在烧伤急性期,维生素C的补充可稳定内皮细胞,降低毛细血管渗漏,从而可以减少复苏液体的输注。近些年来的动物及体内研究显示,烧伤后24小时内维生素C的需要量为0.66g/kg,如此大剂量维生素C用量并非临床常规推荐剂量,仅作为复苏治疗的推荐,如何依病程进展调整剂量仍待进一步研究探讨。

其他微量元素对于烧伤创面愈合及免疫功能的维护亦有重要意义。重症烧伤后产生的应激反应导致机体进入高代谢状态、强烈的炎症反应导致严重氧化应激和自由基等的产生增加;另一方面,由于烧伤创面暴露,锌、铜、硒等微营养素持续外渗性丢失,丢失的时间和程度与烧伤面积及创面的暴露时间呈正相关。因此,烧伤早期即应补充微量元素,以降低机体氧化应激反应、提高抗氧化能力、降低感染的发生率、提高免疫力、缩短ICU住院时间。然而,微量元素在营养治疗中面临的问题也不容忽视,如铜和锌在肠道吸收时存在金属硫蛋白转运体之间的竞争,会影响治疗效率。同样,对于儿童烧伤患者,应按其体重及烧伤面积进行治疗剂量的调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