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代谢监测

四、代谢监测

(一)蛋白代谢的监测

肝是蛋白质代谢的重要器官。白蛋白、糖蛋白、脂蛋白、凝血因子、纤溶因子等均在肝细胞合成。测定血清蛋白水平和分析其组化的变化,可以了解肝对蛋白质的代谢功能。

1.血清总蛋白、白蛋白、球蛋白 血清总蛋白(total protein,TP)是人血白蛋白(albumin,A)和球蛋白(globulin,G)的总称。临床检验分别测定TP。然后用TP减去A,即为G的含量。

急性或局灶性肝损伤时,TP、A、G及A/G多正常。急性重症肝炎多数TP不下降,而球蛋白增加。亚急性重症肝炎患者的TP常随病情加重而减少,若呈进行性减少应警惕出现肝坏死。白蛋白的含量与有功能肝细胞的数量成正比,白蛋白逐渐下降者预后多不良;治疗后白蛋白上升,提示治疗有效。白蛋白少于25g/L,易出现腹腔积液。

A/G倒置见于肝功能严重损伤,如肝硬化。

2.血清前白蛋白 在蛋白电泳图谱上,于白蛋白的前方看到一条染色很浅的区带,即前白蛋白。其半衰期仅1.9天。

肝疾病时前白蛋白均降低。另外,营养不良时也降低,也是营养状况的一个重要指标。

3.血氨测定 体内蛋白代谢过程中产生氨。氨有毒性,因此,须将氨无毒化或转化成毒性较小的物质。肝将氨合成尿素,是保证血氨正常的关键。肝功能严重损害时,血氨升高,是肝性脑病的重要原因。

(二)糖代谢的监测

肝是糖代谢的重要器官,在维持血糖稳定性方面起主要作用。

肝功能严重障碍时,肝内糖原合成和分解发生障碍,同时调节糖代谢的激素胰岛素、胰高血糖素及生长激素在低血糖发生机制中均有作用,特别是胰岛素灭活障碍使血浆内胰岛素浓度增高。低血糖可加重肝性脑病及脑损伤。

(三)脂类的监测

肝除合成内源性胆固醇、脂肪酸等脂类外,还摄取外源性脂类和由脂肪组织而来的游离脂肪酸合成三酰甘油、磷脂等。此外,肝细胞还能将胆固醇异化为胆汁酸和磷脂、胆固醇一起排泄至胆汁中。

肝功能障碍时,肝内脂类代谢发生异常,导致血中脂类和脂蛋白异常。

阻塞性黄疸时,肝内胆固醇合成亢进,血清总胆固醇增加,主要以游离型胆固醇增加为主。

肝细胞受损时,胆固醇的脂化发生障碍,血中胆固醇减少;在肝硬化、重症肝炎等肝损害时,血中总胆固醇降低。

(张 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