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定义

二、定义

TIA是由颅内血管病变引起的一过性或短暂性、局灶性脑或视网膜功能障碍;临床症状一般持续10~15min,多在1h内,不超过24h;不遗留神经功能缺损症状和体征;结构性(CT、MRI)检查无责任病灶。需要强调TIA指局部脑缺血,与全脑缺血所致的晕厥在病理生理上是完全不同的,症状学上也有一定的区别。

对于24h这个时间限定,目前越来越受到质疑。动物实验发现脑组织缺血3h,局部的缺血损伤不可逆,出现选择性神经元坏死;大脑中动脉阻断缺血30min,DWI发现有异常,但病变是可逆的,2.5h后即不可逆。临床研究证实70%TIA在10min内消失,绝大多数TIA<1h,典型的症状持续数秒到10~15min。TIA>1h神经功能缺损恢复的概率非常低。近年研究发现前循环TIA平均发作14min,后循环平均8min。影像学研究表明超过1h的TIA发作多发现有新的实质性脑病损,同样说明有脑梗死病理改变的TIA患者临床上可表现为暂时性的体征。所以有人提出若遇发作超过1h的患者,应按急性脑梗死处理。因此,有人提出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综合征(Acute Ischemic Cerebrovascular Syndrome)的概念来描述基于脑缺血这个病理生理基础上的一组临床症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