镇痛对机体生理功能的影响
疼痛对机体是有害刺激,镇痛是对机体的保护措施,镇痛不当也会造成不良后果。
1.镇痛可有效地减轻患者术后的痛苦,增强患者自身防止并发症的能力,提高手术的围术期的安全性,提高依从性 尤其对呼吸系统是有利的:①镇痛可解除疼痛刺激对呼吸的不利影响,使患者的肺活量和功能残气量恢复和接近术前水平。②方便咳嗽、排痰,配合护理,并能较早且较为积极地运动,减少肺部感染的机会。③术后硬膜外镇痛在降低高危外科人群肺部并发症方面可能更具优势。研究表明,硬膜外镇痛可改善肥胖患者的肺功能,增加肺功能残气量,降低术后肺炎和肺不张的发生。
2.术后镇痛使用不当也可能引起患者的呼吸抑制 其发生和镇痛方法、用药量和患者情况有关。主要表现为呼吸频率的减慢,通气量减少或潮式呼吸,导致机体缺氧和窒息死亡。临床使用镇痛的方法不当和镇痛药用量较大时可产生严重的不良反应:①连续静脉输注阿片类药对呼吸的影响相对较大。单纯静脉自控镇痛(PCA)呼吸抑制发生率明显较少。PCA伴持续静脉背景输注镇痛时,如背景输注药物用量偏大,容易引起呼吸抑制,其发生率明显高于单纯PCA。单纯连续静脉输注镇痛药时,没有做到个体化需要,对某些患者来说可能剂量偏大,当用药时间较长时不良反应更为明显。②硬膜外镇痛时阿片类药物通过多种途径向中枢扩散亦可能引起呼吸抑制。呼吸抑制的发生同阿片药用量、注入药物的容量和硬膜外给药部位有关。呼吸抑制多发生在年龄大于70岁的老年患者,且常出现在镇痛后6小时以内(夜晚)。
由于术后镇痛期间可能出现呼吸抑制,建议常规给予患者吸氧处理,同时加强呼吸监测。应根据病情选用镇痛方式,调整用药量及PCA参数。
3.镇痛对稳定循环系统是有利的,但对于低血容量、心功能较差、脑外伤和呼吸衰竭的患者要慎重镇痛治疗
(1)镇痛可减少患者儿茶酚胺和其他应激性激素的释放,降低患者心率、防止术后高血压,减少心肌做功和氧耗量。研究显示,24小时持续静脉输注阿片类药物能降低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患者心肌缺血的发生。
(2)术后硬膜外镇痛能使慢性稳定型心绞痛患者的左心室射血分数和左心室壁顺应性明显改善。硬膜外PCA在防止心动过速和心肌缺血方面较静脉PCA更为有效,并有使心肌梗死发病率下降的趋势。
(3)硬膜外镇痛使用的局部麻醉药可阻滞交感神经的节前纤维和心脏交感神经,导致血压下降和心率减慢。硬膜外用药量较大和患者存在低血容量时这种变化进一步加重。硬膜外镇痛引起的明显血压下降的发生率为2.6%~8%。呼吸衰竭的患者对缺氧的敏感性降低,镇痛药可增加呼吸中枢的抑制作用。脑外伤患者往往处于昏迷状态,使用镇痛药会影响对患者神志的判断,甚至抑制呼吸中枢。
4.术后镇痛对凝血功能的影响 ①纠正患者术后血液高凝状态。②减少髋、膝和前列腺切除手术后深静脉血栓的发生率。③术后区域阻滞镇痛亦可使血管移植后再栓塞率下降,有利于移植体的成活。可减少冠脉血栓的形成。
5.术后镇痛有助胃肠功能恢复 硬膜外术后镇痛可增加肠蠕动、减少肠梗阻的发生。资料表明,子宫切除和结肠手术的患者,进行术后镇痛可使胃肠功能恢复加快1~2天。但术后镇痛引起的恶心呕吐和阿片药的使用有关,其发生率各家报道不一。镇痛药联合止吐药可明显预防呕吐,或用阿片受体激动-拮抗药布托啡诺(butor-phanol,诺杨)。呕吐作用不明显,镇痛与镇静作用显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