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胃肠功能障碍的发展历史
20世纪80年代以前,对胃肠道功能的认识仅为运送食物、消化和吸收营养、分泌某些胃肠道激素等。“器官衰竭”(organ failure)一词常见于文献,20世纪70年代以后更是成为临床所热衷研究和讨论的问题。1956年Irving即提出“肠衰竭”(intestinal failure)一词,定义为“功能性肠道减少,不能满足食物的充分消化吸收”。1981年,Flaming和Rerning对“肠衰竭”的含义延伸为“肠功能下降至难以维持消化、吸收营养的最低需要量”。这些作者提出的“肠衰竭”都是指肠道的消化吸收功能因各种原因出现了障碍,包括大量小肠切除后的短肠综合征、肠蠕动过快导致的腹泻、假性肠梗阻或神经性肠麻痹引起的肠蠕动缓慢或消失、炎症性肠病等。对于处于应激状态下的危重患者而言,人们通常认为肠道处于“休眠状态”,肠道系统的血液经再分布后,分流到脑、肝、肺等器官,忽略了它在患者整体病理生理过程中的作用。
在20世纪70年代,临床观察到严重感染、休克、大面积烧伤后出现多器官功能障碍的现象,1975年,Baue等将这种现象命名为“多器官衰竭”(multiple organ failure,MOF);1980年,Fry对此进行了较多的研究,认为在严重应激时,除实质器官有损害现象外,神经、血液、代谢等系统也均有损害,因此命名为多系统器官衰竭(multiple system organ failure,MSOF)。当时,对“器官衰竭”的理解是指器官功能损害到不可逆转的程度。因此,在不同作者所认为的器官功能衰竭诊断标准中,各项指标都选定在器官功能障碍的上限。以致被诊断为“多器官衰竭”患者的病死率极高,当有3~4个器官达到“衰竭”的诊断标准时,少有能存活者。经临床应用,此类诊断标准有失临床“早期发现,及时治疗”的要求。1991年,美国胸科医师协会与危重医学学会(American College of Chest Physicians/Society of Critical Care Medicine,ACCP/SCCM)共同讨论、研究后,认为将“功能障碍”(dysfunction)一词替代“衰竭”(failure)为宜,将监测诊断指标参数改为从异常值的下限开始,以达到能及早诊断、早治疗的效果。最严重的功能障碍即是衰竭,这一命名逐渐为临床医生所接受。因此,随后Deitch的定义中将“肠功能障碍”和“肠衰竭”区分开,将“肠功能障碍”定为腹胀、不耐受食物5天以上,而“肠衰竭”则为应激性溃疡出血与急性胆囊炎。
到20世纪80年代,发现早期烧伤患者的创面尚无细菌感染时,血培养即可出现阳性,且为肠道细菌,称之为“肠源性感染”,此后对此进行了研究。在动物实验中证实,肠黏膜有屏障功能。当有缺氧、缺血等情况时,肠黏膜的屏障功能受损,细菌和内毒素可从肠腔内进入至肠壁的淋巴或血液循环中,称之为肠内毒素、细菌易位(bacterial translocation)。这一现象可在动物实验中获得直接的证据,在临床获得了间接的证据。1998年,OBoyle CJ等人对448例择期剖腹手术的患者,从淋巴结、肠黏膜和外周血培养中,发现有15.4%的阳性,术后这些患者中有41%发生了脓毒症,较培养阴性患者14%的脓毒症发生率为高。无论是外科手术或内科疾病,只要有肠道缺氧、缺血发生,即可有肠黏膜屏障功能障碍,肠道细菌经淋巴系统、门静脉系统易位至全身可进一步引发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systemic inflammation response syndrome,SIRS)、脓毒症(sepsis)以致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ultiple organ dysfunction syndrome,MODS)。
从此,对肠功能的认识不再局限于营养的消化和吸收,还应包含肠屏障功能。因此,2004年我国著名的胃肠外科专家黎介寿院士将肠功能障碍的定义调整为“肠实质和(或)功能的损害,导致消化、吸收营养和(或)屏障功能发生严重障碍”,它参与了机体应激时机体的病理生理改变,被认为是“机体应激的中心器官”,是“MODS的发动机”。并提出了肠功能障碍的分型:功能性肠道绝对减少型,如短肠综合征;小肠实质广泛损伤型,如放射性肠损伤、炎症性肠病、肠外瘘、肠梗阻等;以肠黏膜屏障功能损害为主型,可同时伴有消化吸收功能障碍,如严重创伤、出血、休克所致的肠功能障碍。2005年Kutayli ZN等人提出了肠功能衰竭的新概念,泛指危重患者腹腔和消化道的问题,包括胃肠动力障碍,吸收不良腹泻、应激性溃疡、无结石性胆囊炎、腹腔高压、肠源性感染等。从而在此基础上发展出了急性胃肠功能障碍的概念,定义为继发于创伤、烧伤、大手术、休克等重症疾病引起的一种胃肠道急性病理改变,以胃肠黏膜屏障功能障碍、消化吸收功能障碍和胃肠动力障碍为主要特征,不是一组独立的疾病,而是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的一部分。2012年欧洲危重病学会腹部问题工作小组提出急性胃肠损伤(acute gastrointestinal injury,AGI)则用于描述ICU患者各种胃肠道症状(如腹泻、恶心呕吐等)及诊断(如胃肠炎、腹腔高压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