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操作要点

四、操作要点

1.术前准备

(1)清醒患者应向其解释操作过程。签署知情同意书。

(2)了解患者病史及心肺功能、凝血状况及血小板计数,阅读患者胸部X线片及CT片。

(3)术前患者最好禁食4小时。

(4)行心电、血压及血氧饱和度监测。

(5)对已有人工气道患者,应同时连接氧气供应状态下操作。

(6)对行机械通气的患者,可用带有加盖密封侧孔的气道延长管来连接气管导管与呼吸机回路。通过密封口在机械通气情况下行纤支镜操作,可以保证气道内的氧供及有效压力,大大提高了操作的安全性。

(7)镇静:用咪达唑仑静脉注射。

(8)设备准备

1)将冷光源或电池光源与纤支镜连接,检查纤支镜目镜清晰度与亮度。

2)用灭菌液状石蜡充分润滑纤支镜大部分管壁以减少摩擦。

2.操作方式与麻醉

(1)经口插入法:1%丁卡因咽部表面喷雾麻醉,间隔2~5分钟,重复2~3次至患者咽反射明显减轻。

经咬口牙垫进入口腔,进入声门裂后,经纤支镜吸引孔快速注入2%利多卡因2ml气道黏膜内麻醉。

到达隆突时,分别对准左右支气管各滴注2%利多卡因1ml。在行至左右支气管检查治疗期间,可依据检查和治疗时间及患者的耐受性,实施多次局部黏膜麻醉。每次可注入2%利多卡因1~2ml,总量不超过15ml为宜。

(2)经鼻插入法:1%丁卡因做鼻腔、咽腔局部麻醉,间隔2~5分钟,重复2~3次;同时加用1%麻黄碱鼻腔内喷雾2~3次,以收缩鼻黏膜血管,减少出血。

用灭菌液状石蜡充分润滑纤支镜大部分管壁,尽可能避免因摩擦引起鼻腔出血。选择鼻通道较宽鼻腔缓慢进入向声门推进。

如经上述咽部麻醉后进入声门仍有困难,可经纤支镜吸引孔对准声门局部用2%利多卡因1~2ml局部麻醉。

进入声门后操作同前述。

(3)经人工气道插入法:2%利多卡因2ml经人工气道管壁缓慢注入气管内或纤支镜经人工气道插入后,直视下向气道内滴注2%利多卡因2ml。其他操作同上。

3.操作方法

(1)人工气道建立:纤引导气管导管插入,见经纤维支气管镜气管插管术;另外,经皮扩张气管切开术中也可起引导作用。

(2)检查与调整气管导管的位置:当怀疑气管导管过深或过浅时,可在纤支镜直视下调整导管到合适位置。

(3)经纤支镜吸痰。

(4)经纤支镜留取微生物学标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