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ECMO背景

一、ECMO背景

1953年Giboon为心脏手术实施的体外循环具有划时代的意义。这不但使心脏外科迅猛发展,同时也将为危重急救专科谱写新的篇章。在心脏手术期间,体外循环可以临时完全替代心肺,实施心内直视手术。而同时在心脏手术室心脏骤停快速建立的体外循环抢救成功率非常高。学者们立即有了将此技术转化为一门生命支持抢救技术的想法。但实施起来并不乐观,一系列问题难以解决。其中主要的问题是,肝素抗凝与出血的矛盾、溶血、生物材料组织相容性差、肝脑肾损坏问题等。探索的路是漫长的,ECMO的构想从第一例体外循环就产生,但始终突破不了维持数小时的时间限制。直到1972年才有了Hill报道3天的体外循环成功抢救外伤患者。于是掀起了一段时间ECMO技术热,一些医院相继开展ECMO,但很快因为成功率极低而告一段落。20世纪80年代一些医院将ECMO用于新生儿呼吸衰竭取得成功。1993年Zwushenberrger等对5000例ECMO治疗的呼吸衰竭患儿调查表明,其5年生存率能达到82%,而常规治疗死亡率为80%。这又激发了人们的研究热情,并于1994年做出阶段性的总结,ECMO对新生儿的疗效优于成人,对呼吸功能衰竭疗效优于心脏功能衰竭。随着医疗技术,人工材料技术,机械技术的不断发展,ECMO的支持时间不断延长,成人的疗效不断提高,从而被更广泛地用于临床急危重症的抢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