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诊断
(一)临床表现特点
甲状腺功能亢进患者原有的临床症状进一步加重,表现严重的高代谢状态。皮肤温暖,大汗淋漓,发热(>39℃)有的甚至体温可达41℃,高热是甲状腺功能亢进危象与重症甲状腺功能亢进的主要鉴别点。窦性心动过速,心率在120次/min以上,可出现心房颤动或其他心律失常,在已有心脏病基础的患者易发生肺水肿或充血性心力衰竭。血压升高以收缩压升高明显,脉压增大可达100mmHg;早期血压尚能维持,随后血压可突然下降至休克水平。胃肠道症状主要有恶心、呕吐、腹泻和腹痛,黄疸及肝细胞损害的其他表现亦可出现。神经及神经-肌肉敏感性增加,早期出现震颤、动作增多、烦躁、失眠,随着病情发展,进入淡漠、木僵以至昏迷。一些淡漠型甲状腺功能亢进患者,其发生甲状腺功能亢进危象时仅表现为体重明显减轻、消瘦、恶病质、脉率正常、脉压不增大、体温升高可不超过38℃、表情淡漠、嗜睡,最后可昏迷以至死亡。血清T3、T4增高,但其增高水平不一定较无危象的甲状腺功能亢进明显。患者在发生甲状腺功能亢进危象前多有甲状腺功能亢进病史。格雷夫斯病引起者可有突眼和(或)弥漫性甲状腺肿,在甲状腺部位可触及震颤和听到血管杂音;结节性甲状腺肿伴甲状腺功能亢进引起者,可有甲状腺肿大和在甲状腺部位可触及结节。
(二)诊断要点与鉴别诊断
甲状腺功能亢进危象的诊断目前尚无一致标准,有将其分为甲状腺功能亢进危象前期和甲状腺功能亢进危象。前者为体温在39℃以下,心率在120~159次/min,烦躁、恶心、厌食、嗜睡;后者为病情进一步加重,体温在39℃以上,大汗淋漓,心率在160次/min以上,恶心、呕吐、腹泻、谵妄、昏迷。有甲状腺功能亢进病史,在感染、外伤、手术、131I治疗、精神刺激等因素诱发下出现上述临床表现,或虽以往甲状腺功能亢进病史不明显,但在诱发因素下出现上述临床表现,体格检查发现甲状腺肿大和(或)突眼,甲状腺有血管杂音和(或)结节,均应考虑甲状腺功能亢进危象。血清T3和(或)T4增高有助诊断,特别是以往无明显甲状腺功能亢进病史的患者。
病史不明确,临床表现不典型者诊断较为困难,如遇下列情况应考虑甲状腺功能亢进危象。
(1)年轻伴不明原因的高热、心动过速和多汗。
(2)找不到任何原因的反复窦性心动过速伴消瘦、多汗和明显乏力。
(3)无任何感染情况的严重吐泻,且无腹痛,并伴焦虑、烦躁和肢体震颤。
(4)老年人近期进行性体重下降,厌食、恶心、呕吐、明显乏力、大便次数增多,伴心动过速或心动过缓,或房性早搏、房颤。
在鉴别诊断上,甲状腺功能亢进伴发感染或其他一些原发性胃肠道疾病,临床表现如发热、恶心、呕吐和腹泻等为非特异性,不易与甲状腺功能亢进危象鉴别。由于这些伴发病常为甲状腺功能亢进危象的诱因,必须尽早诊断、恰当治疗,可避免危象的发生。详细的临床和实验室检查(如血白细胞计数和分类、X线胸部检查、细菌培养等)对诊断伴发病有帮助。鉴别有困难时,除积极治疗伴发病、加强甲状腺功能亢进的治疗外,应提高警惕,严密观察危象的发生。甲状腺功能亢进患者受应激后,其血压增高等临床表现可与嗜铬细胞瘤发作时相似。嗜铬细胞瘤的收缩压和舒张压均增高,24h尿香草扁桃酸(VMA)和儿茶酚胺含量增加,无甲状腺肿大,可资鉴别。但胸骨后甲状腺肿大不易为体格检查所发现,如患者收缩压升高明显,脉压大,并有眼肌麻痹、突眼等眼征时,应高度考虑甲状腺功能亢进危象的可能。值得注意的是,在同一患者甲状腺功能亢进与嗜铬细胞瘤可同时存在。甲状腺功能亢进的神经精神表现易与各种神经精神疾病相混淆,但当伴有甲状腺肿大和其他格雷夫斯病临床表现的患者,出现急性精神症状和其他异常行为时,应高度警惕可能为甲状腺功能亢进危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