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静脉血栓栓塞的病理和病理生理学

三、深静脉血栓栓塞的病理和病理生理学

DVT脱落进入肺循环,从而造成PE。当血栓尾部漂浮在血流中,而静脉内压发生急剧变化或静脉血流量明显增加(如用力大便、劳累、长期卧床后突然活动),均可造成血栓部分或完全脱落。血栓一旦脱落即能迅速通过大静脉和右心,阻塞肺动脉。

大部分PE是由于DVT脱落后随血循环进入肺动脉及其分支而发生的。原发血栓部位以下肢深静脉为主,如股静脉、股深静脉及髂外静脉血栓。在胸、腹部手术,患脑血管意外及急性心肌梗死的患者中因长期卧床,DVT的发生率很高。在手术中或手术后24~48小时,小腿腓肠肌的深静脉内可形成血栓,但活动后大部分可消失。其中5%~20%该处的血栓可向高位的深静脉延长和生长,其游离端可浮悬于静脉腔内,一旦部分或整个血栓脱落,则随血流到达右心进入肺部栓塞肺动脉。一般来说,3%~10%于术后4~20天引起PE。

盆腔静脉血栓是妇女PE的重要来源,多发生于妇科手术、盆腔疾病后。腋下、锁骨下静脉也常有血栓形成,但占DVT的1%。极少数血栓来自右心室或右心房,肺动脉内发生血栓形成更为罕见。故可以认为PE是下肢DVT的主要并发症,预防DVT是预防PE发生的最有效方法。及时检测及治疗DVT有可能减少PE的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