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处理
(一)支持措施
(1)应在能够进行中级护理的区域处理患者,但是如果患者出现生命体征明显紊乱或精神状态压抑,则必须转去重症监护病房。
注意:精神状态压抑应促使医务人员探询患者是否同时摄入其他药物,因为单纯对乙酰氨基酚中毒反应迟钝的患者并不常见。
(2)保持气道通畅;如果患者明显迟钝或咽反射消失(预计要洗胃或给予活性炭,或者两者都要),则行经口气管插管。
(3)如果血氧饱和度下降,则给予吸氧。
(4)监测:心电图、生命体征(每15min测量一次)、脉搏血氧饱和度。
(5)建立周围静脉通道。
(6)如果患者在摄入可能中毒剂量的药物1h内就诊,给予洗胃并采集最早的流出物作为毒理学标本,将标本与患者一起送去病房。
注意:当前证据不支持洗胃,除非患者摄入了可能中毒剂量的对乙酰氨基酚并且在摄入后1h内就诊。一些医师甚至建议如果予以活性炭,可以不进行洗胃。
(二)实验室检查
(1)全血细胞计数、尿素/电解质/肌酐、肝功能检测、凝血酶原时间。
注意:血浆丙氨酸氨基转移酶>5000U/L高度提示对乙酰氨基酚导致的肝毒性,因为在病毒性肝炎时很少见到如此高的水平。从循证医学的角度来看,对于没有显示肝毒性的对乙酰氨基酚过量的患者,只需要抽血检测血清对乙酰氨基酚水平。
(2)血清对乙酰氨基酚水平(强制性)。
(3)如果在Rumack-Matthew列线图上标绘的初始水平处于毒性范围,应立即启动NAC治疗。
(4)对于较早期没有NAC治疗指征的病例,基于摄入对乙酰氨基酚后4h的检测水平能够进行更准确的判断(见下文)。
(三)药物治疗
(1)活性炭:经洗胃管给予剂量:1g/kg(亚洲人平均50g——这是因为发现其在容纳50g的胃管中使用方便)。
注意:活性炭仅在摄入后1h内有用,1h后可能就没用了。
(2)如有以下情况,给予N-乙酰半胱氨酸(Parvolex)治疗。
1)在Rumack-Matthew列线图上,4h血清对乙酰氨基酚水平处于毒性范围。
2)初始血清对乙酰氨基酚水平(在摄入后4h内抽血确定)已经处于毒性范围。
3)病史足以确定明显服用过量(即>150mg/kg)。此时,不要等待血清对乙酰氨基酚结果,但是仍应送一份标本到急诊科,使急诊病房能够适当监测对乙酰氨基酚水平。
4)肝功能显示肝毒性证据。肝衰竭的患者应予NAC治疗,直至他们康复或死亡。
(四)Parvolex(N-乙酰半胱氨酸)静脉输注
1.成人剂量 见表9-5。
表9-5 用Parvolex®治疗的成人剂量
(1)起始剂量:150mg/kg,IV,15min输完,随后继续输注(50mg/kg加入500ml5%葡萄糖中,4h输完),随后继续输注(100mg/kg加入115%葡萄糖中,16h输完)。
(2)总用量:300mg/kg,20h输完。
2.N-乙酰半胱氨酸(Parvolex)的作用机制 猜测NAC通过以下几种方式起作用。
(1)作为胱氨酸前体,之后作为谷胱甘肽前体起作用。因此,NAC通过补充谷胱甘肽的储备,提供巯基供体供NAPQI结合并被解毒。
(2)NAC增强任何剩余对乙酰氨基酚的固有硫酸化,进而减少NAPQI的产生量。
(3)显示NAC可改善暴发性肝衰竭患者的生存率,猜测其机制如下:①作为自由基清除剂起作用;②增强周围组织(包括脑)的氧摄取和利用;③改善微循环。
3.Parvolex的不良效应 最常见于治疗的第1个小时。
恶心、潮红、荨麻疹和瘙痒是最常见的表现,代表了类过敏反应(真正的过敏反应罕见)。这似乎与输注速度及剂量均相关。治疗方法为停止输注15min,然后以最慢的速度(100mg/kg加入1L5%葡萄糖中,16h输完)重新开始输注。还可用抗组胺能药物(H1受体拮抗剂)辅助治疗。
4.服用过量预后差的标志 伦敦国王学院医院制定了一套风险分层系统,旨在评估发生对乙酰氨基酚肝毒性后是否需要进行肝移植。
(1)血清pH<7.3,复苏后可纠正。死亡率为52%。
(2)正常血清pH,但PT>100s及肌酐>3.4mg/dl,伴有3级或4级脑病。死亡率为81%。
(3)血清pH<7.3,复苏后无法纠正。死亡率为90%。
(蔡 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