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醇、乙二醇和异丙醇
(一)相似之处
(1)对那些诉腹部疼痛或视力障碍或是有很高的渗透压间隙的醉酒患者应该考虑到有甲醇、乙二醇和异丙醇中毒的可能。
(2)它们都存在于各种家庭用品中
1)甲醇:存在于挡风玻璃清洗液、模型飞机燃料、影印液、香水、油漆、假酒或“私酒”中。
2)乙二醇:存在于汽车防冻液、制动和液压液、防冻剂、灭火器、油漆和涂料中。
3)异丙醇:存在于乙醇、油漆和许多家用溶剂、化妆品、外用药品中。
(3)所有这些都可以是酒精成瘾者用来替代乙醇的廉价替代品。
(4)这些都能使患者产生相应的临床症状,这些患者有“醉酒行为,但没有乙醇气味”,除非他也同时喝了酒。
(5)它们都很容易被胃肠道吸收。
(6)乙醇脱氢酶是这三个母体化合物代谢的主要的酶。
(7)甲醇和乙二醇虽然毒性不同,但两者在治疗本质上是相同的。
(8)药物本身并无危险,仅产生酒精中毒样症状;导致中毒的是在药物摄入6~12h后经过醇脱氢酶代谢后产生的代谢产物。在合并酒精中毒时,出现这种症状发作延迟的可能性更大。
(9)在有毒醇类中毒的早期,摄入的母体化合物有助于测量血浆渗透压,导致血浆渗透压升高,换句话说,产生的渗透压差可作为有毒醇类中毒的一个早期标志物。由于任意一种醇类的血清水平都不容易检测,因此诸如阴离子间隙和渗透压间隙等间接测定的指标是有用的。
渗透压间隙=测量渗透压-计算渗透压。显著增加的渗透压间隙(>25mOsm)是有毒醇类中毒的特征性表现。
注意:渗透压差在毒物代谢之前首先增加,仅随阴离子间隙的增加而增加。
(二)甲醇和乙二醇的毒性
(1)两者都经过乙醇脱氢酶氧化,分别转化为甲酸和草酸(经过羟基乙酸)。
(2)在甲醇中毒时,甲酸抑制细胞色素C氧化酶活性,导致组织缺氧、乳酸形成及代谢性酸中毒。
1)随着酸中毒的恶化,甲酸扩散穿过细胞膜,导致中枢神经系统受到抑制、低血压,以及进一步恶化的酸中毒导致乳酸的产生进一步增加。
2)未解离的甲酸以视神经盘和视神经为优先攻击目标,导致局部细胞缺氧。因此,失明是甲醇中毒的典型表现。
(3)甲醇中毒的典型三联征如下所示
1)严重的代谢性酸中毒。
2)视觉障碍。
3)中枢神经系统抑制。
(4)甲醇对胰腺有直接的毒性作用,导致胰腺炎。
(5)在乙二醇中毒时,最主要的氧化代谢产物是羟基乙酸,它能导致严重的代谢性酸中毒;相反,它又迅速被氧化为草酸,在肾小管近端小管中与钙离子螯合为草酸钙晶体的沉淀,引起急性肾小管坏死。同样的螯合过程可以导致足以引起QTc间期延长和严重心律失常的低钙血症。
(6)公认的乙二醇中毒的3个阶段如下所示
1)在12h内,出现醉酒和兴奋的中枢神经系统症状(“有醉酒的行为但是闻不到酒气”),导致脑水肿,造成进行性嗜睡和昏迷。
2)由于严重的代谢性酸中毒、缺氧、充血性心力衰竭或成人呼吸窘迫综合征和低钙血症引起室性心律失常和心血管系统“缺氧”症状。
3)24~72h后的急性肾衰竭可能需要血液透析治疗。
(三)异丙醇
(1)丙酮进入体内后迅速经过代谢产生酮血症和尿酮。
注意:非酸性代谢产物——不合并酸中毒的酮症有助于区分是甲醇中毒还是乙二醇中毒。
(2)一般来说,异丙醇中毒可导致中枢神经系统抑制(与乙醇相比,起病更快且持续时间更长),并且由于直接刺激黏膜导致出血性胃炎从而引起胃部不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