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操作要点
(一)术前准备
(1)取得患者或其家属同意,签知情同意书。
(2)对清醒且情绪不稳定的患者,术前给予适量镇静药。
(3)手术应由两人合作完成,台下配合护士应熟悉肺动脉导管置管术的整个过程,并准备好可能需要的器械、药物、生理盐水,以随时满足术者的各种需求。
(4)准备好0℃生理盐水500~1000ml,可用于测量心排血量。
(5)患者行心电监测,准备好心肺复苏的有关设备、药物。
(二)操作程序
肺动脉导管(Swan-Ganz导管)置管术的操作可分为静脉鞘管的放置、压力监测的准备、导管的插入及导管的连接与固定等几个步骤。
1.静脉鞘管的放置
(1)推荐选择的路径:多选用右颈内静脉和左锁骨下静脉。由于Swan-Ganz导管以自然盘绕的形式保存在固定的包装盒内,其导管在常温下有一定的自然弯曲弹性;从解剖学的观点理解,以左侧的锁骨下静脉为最佳插管途径,其次为右侧的颈内静脉。当然其他血管途径均可用于该导管置管术,但其所需操作时间较长,成功率也有所降低。
(2)右颈内静脉途径为最直接的方法,气胸的风险相对小,但导管相关性感染风险较锁骨下途径高,并有误穿颈动脉的风险。锁骨下静脉途径误穿动脉的风险较颈内静脉途径明显要低,感染的风险也较低,但气胸的风险明显增加。
(3)所选用导管鞘应选比Swan-Ganz导管大一号的导管鞘。
(4)导管鞘的置入采用标准的Seldinger法放置。
2.监测仪器的准备 监测仪器的准备包括开机后的自检、有关插件的安装、显示器信号的调整、导线与测压管的连接、压力传感器的校准等。压力传感器的位置必须与患者的右心房处于同一水平(第4肋间腋中线处),体位变化时应随时调整。
3.Swan-Ganz导管的插入技术
(1)检查与冲洗Swan-Ganz导管是术前必不可少的一项程序。整个导管必须完整,无断裂或折痕,其中各种液体管道应畅通无阻。以1.5ml气体充盈气导管尖端的气囊,气囊应符合以下3点,充气时气囊居中;无漏气现象;打开气囊开关时空气可自行排空。
(2)将Swan-Ganz导管远端腔接口与压力传感器连接好,将导管内空气排净;一旦导管进入体内即可开始压力监测。导管进入鞘管前,将保护性袖套与静脉鞘管连接好。
(3)插入导管时应使导管的弯曲方向正好指向右心房、右心室及肺动脉所在方位,以便导管能顺利插入。
(4)导管插入10~20cm时即进入胸腔,此时可让患者咳嗽,如见到压力明显变化即可证实导管进入胸腔。继续推送导管依次到达上腔静脉、右心房、右心室、肺动脉和肺小动脉处时,压力监测中也可以依次显示相应的压力曲线。
(5)导管进入20~30cm,压力波形为上腔静脉或右心房压时,充盈气囊(充气约1.5ml),继续缓慢推送导管,压力监测将分别出现右心房压力或右心室压力。如导管非常顺利到达右心室,不要旋转导管而继续推送,多数情况下导管可到达肺动脉,压力监测显示典型的肺动脉压力曲线。导管进入肺动脉时应注意导管长度,此后在回撤导管时应以此为限,尽量不要使导管退回到右心室,以免重新插入时遇到困难。
(6)导管进入肺动脉后继续推送导管。一般导管进入肺动脉后再推送10~15cm时导管可进入肺小动脉。
(7)导管到达肺小动脉后将气囊充气,如显示肺毛细血管楔压(PAOP)图形,说明气囊将肺小动脉完全堵塞,气囊排空后压力监测仪可重现肺动脉压图形。以上步骤应重复2~3次加以核实。如气囊充气后压力图形不能显示PAOP图形,说明导管还应继续插入。如每次注入1.0~1.5ml空气后均能显示典型的PAOP图形,则说明气囊位置合适;如气囊充气不到1.0ml时就出现PAOP图形,则说明导管过深,此时应缓慢回撤导管并反复测试,直至达到上述要求为止。
4.导管的连接与外固定
(1)导管位置合适后,将与静脉鞘相连接的袖套导管保护装置置于锁定位置(I)(O位置为非锁定位置)。
(2)行肺动脉持续监测。注意经常查看压力及曲线。如曲线变为PAOP,则应重新变换导管位置。
(3)行心排血量测定时,将心排血量接口与监护仪相连。从CVP腔接口注入热稀释指示剂(冰盐水)。
(4)定期肝素盐水冲管,以防管腔内血液凝固造成堵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