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症患者非发酵菌感染的诊断

四、重症患者非发酵菌感染的诊断

非发酵菌可引起呼吸道感染、尿道感染、伤口感染,也可引起脑膜炎、菌血症、医源性败血症、心内膜炎等。据国内相关文献统计报道,非发酵菌在各类标本细菌分离结果分析中,以呼吸道标本——痰的分离率最高,其次是分泌物、中段尿。非发酵菌极易在口咽部定植,不易清除,致病能力很强,在抗生素治疗过程中极易产生变异而形成多重耐药,是医院下呼吸道感染的重要原因。

非发酵菌感染的易感因素很多,包括高龄老人、新生儿和婴幼儿、住院时间长(≥5天)、严重基础疾病(如心脑血管病、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恶性肿瘤、栓塞性疾病、血液病、糖尿病、严重创伤或烧伤、重症肝肾疾病、尿毒症、免疫抑制或免疫缺陷等)、各种创伤性检查或治疗(如外科大手术、人工气道/机械通气、动静脉置管、引流及导尿、骨髓移植等)、长期广谱抗菌药物或糖皮质激素治疗等。在ICU的重症感染患者中,凡是有上述易感因素其中之一以上的,均应考虑存在非发酵菌感染可能。

在ICU的重症患者中,非发酵菌感染常见于医院获得性肺炎(HAP)和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研究发现,晚发性HAP/VAP,即入院时间>5天的HAP发病者和机械通气4~7天以后的VAP发病者,病原菌主要为铜绿假单胞菌、鲍曼不动杆菌和嗜麦芽窄食单胞菌。2005年ATS/IDSA指南做出了HAP/VAP的诊断标准:影像学检查发现新的或进展性的肺部浸润加上3项临床表现(发热>38℃,白细胞增多或白细胞减少和脓性分泌物)中至少2项,是HAP的临床诊断标准;气管内吸出物培养诊断阈值为≥106CFU/ml,支气管镜BAL(支气管肺泡灌洗)诊断阈值为104CFU/ml或105CFU/ml,PSB(防污染标本刷)定量培养诊断阈值为≥103CFU/ml,是HAP的病原学诊断标准;VAP为气管插管后48~72小时发生的肺炎。

其他部位的非发酵菌感染诊断也一样,包括易感因素、相关部位感染的临床表现、实验室病原菌的培养分离。一般多次反复检出者,结合临床表现即可确定是感染病原菌。但若是最近使用过抗生素或抗生素发生改变,定量培养也可出现假阴性,这便要结合具体情况进一步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