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操作要点

四、操作要点

(1)向患者或其家属讲解操作过程,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2)依患者临床情况选择左锁骨下静脉、右颈内静脉或股静脉作为穿刺血管。

(3)常规消毒铺巾。1%利多卡因局部麻醉。与前述中心静脉导管置管方法类似,按Seldinger法将6F防漏鞘管置入所选静脉内。

(4)置入5F漂浮电极导管前,先检查气囊的完整性

1)用配置的专用注射器抽1/2~3/4ml二氧化碳。

2)将注射器通过带开关的接头与气囊腔连接。

3)打开开关,将气体注入气囊,并关上开关;如果气囊在1分钟内塌陷,则导管或开关处有漏气,导管不能使用。

4)抽去气囊内气体。

(5)漂浮电极导管插入操作

1)将导管套上保护性袖套。将导管电极的远侧端电极与监护导联的V导联连接,以监测心腔内心电图。将导管通过前述放置的血管鞘管进入腔静脉。在心腔内心电图的监测下进导管。

2)进入心房的标志是出现大的正负双向的P波。此时导管进入长度:从左锁骨下静脉进管约20cm,从右颈内静脉进管约15cm。

3)当导管进入心房时,充盈气囊并关上开关。由于二氧化碳可通过气囊壁扩散,气囊直径以0.5mm/min的速度减少,因此,有可能需再次充盈球囊。

4)前进导管,通过三尖瓣到达右心室,其标志为QRS复合波的幅度突然明显增加。继续前进导管到肺动脉,其标志为QRS波幅度降低,且QRS为Qr型,P波由直立变为倒置。

5)抽去气囊气体。后撤导管数厘米。当显示出右心室心电图,稍稍前进导管,导管尖端则进到右心室心尖部,其标志为ST段弓背向上明显抬高的损伤电流。

6)将导管电极直接与临时心脏起搏仪的连接导线相接。

7)通过获得满意的感知灵敏度和起搏阈值来确定导管的最佳位置。起搏阈值一般低于1mA,感知灵敏度至少2mV。

8)如果第一次不能得到满意的起搏位置,应后撤导管至腔静脉或心房重新置管。

9)固定好电极导管,避免电极移位。穿刺局部无菌包扎。

10)术后摄胸部X线片,做12导联心电图。

(6)心内临时心脏起搏的参数

1)输出电压:为获得稳定的心室夺获,输出电压一般为起搏阈值的3~4倍,如3~6V。

2)起搏频率:70~80次/分。

3)感知灵敏度:起搏器感知P波或R波的能力。如患者有自身基础心率,应将脉冲发生器置于按需方式,逐渐降低起搏频率直至起搏心律被自身心律抑制。心室感知灵敏度为1.5~2.5mV。

4)脉冲宽度:1.5毫秒。

(7)心室起搏成功的判断:心室起搏成功在心电图上须具备3个条件。

1)有一脉冲刺激信号。

2)随后有一畸形而宽大的QRS波。

3)其后有一倒置的T波。如没有T波,则脉冲信号后可能并不是畸形的QRS波,而是脉冲电流的电位衰减曲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