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静脉血栓形成的临床表现

四、深静脉血栓形成的临床表现

1.深静脉血栓产生的部位 绝大多数DVT出现在下肢的深静脉,也是临床上造成PE的主要原因,只有小部分患者的血栓来自骨盆、右心室和上肢静脉。目前由于在ICU中心静脉导管的大量应用,锁骨下静脉和颈静脉血栓的发生率在增加。但是临床上对下肢急性DVT的诊断既不敏感也不特异。不敏感的原因常常是因为虽然患者有下肢DVT存在,但是缺乏临床表现。患者往往没有下肢红斑、疼痛、肿胀等症状,这与静脉炎发展到血栓形成的过程不特异有关,或者与静脉血流没有完全阻塞有关。然而这些缺乏临床症状的患者始终有可能存在有静脉血栓形成的危险性。

DVT形成后是否出现症状取决于血栓的范围、伴随静脉的数量、静脉堵塞程度和炎症反应大小。此外,还与对血栓耐受性有关。下肢肿胀、疼痛和浅静脉曲张是下肢DVT的三大症状,根据下肢肿胀的平面可初步估计静脉血栓的上界,一般小腿中部以下水肿病变在腘静脉,膝以下水肿疼痛为股浅静脉,大腿中部以下水肿为股静脉,臀部以下水肿为髂总静脉,双下肢水肿为下腔静脉。疼痛多为坠痛或钝痛,浅静脉曲张多为慢性侧支循环建立的表现。

2.深静脉血栓的临床表现 最常见的主要临床表现是一侧肢体的突然肿胀。

(1)症状:患肢肿胀、疼痛,活动后加重,抬高患肢可好转。肿胀的发展程度需用卷尺精确测量,并与健侧对照,比较双下肢同一部位的周径之差,达到1cm则有临床意义。小腿肿胀严重时,常致组织张力增高。

(2)体征:①血栓远端肢体或全肢体肿胀是主要特点,皮肤多正常或轻度淤血,重症可呈青紫色,皮温降低。②如影响动脉,可出现远端动脉搏动减弱或消失。③血栓发生在小腿肌肉静脉丛时,可出现血栓部位压痛(Homans征和Neuhof征阳性)。因此,下肢应检查小腿肌肉、腘窝、内收肌管及腹股沟下方股静脉。Homans征:患肢伸直,踝关节背屈时,由于腓肠肌和比目鱼肌被动牵拉而刺激小腿肌肉内病变的静脉,引起小腿肌肉深部疼痛,为阳性。Neuhof征(即腓肠肌压迫试验):刺激小腿肌肉内病变的静脉,引起小腿肌肉深部疼痛,为阳性。④浅静脉曲张:深静脉阻塞可引起浅静脉压升高,发病1~2周后可使浅静脉曲张。⑤后期血栓机化,常遗留静脉功能不全,出现浅静脉曲张、色素沉着、溃疡、肿胀等,称为静脉血栓形成后综合征(post thrombosis syndrome,PTS)。

(3)血栓脱落可引起肺栓塞的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