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表现和诊断

二、临床表现和诊断

CRBSIs 临床表现不典型。发热和不同程度的脓毒症是最为常见的表现,但缺乏特异性;较少见的表现是迁徙性脓肿、心内膜炎及静脉炎等。因此,诊断CRBSIs主要依赖实验室检查。当患者出现上述临床表现,且能排除其他感染源时,要考虑CRBSIs的可能性;只有证实血液生长的细菌与导管表面定植细菌为同一株细菌,CRBSIs诊断方可成立。但直接拔除导管进行培养的方法并不可取,有以下2方面原因:①业已证实,可疑的CRBSIs拔管后培养发现,85%~90%导管并没有细菌生长,盲目地拔除导管是不必要的;②有些导管对患者是不可替代的,如周围静脉血管无法注射而又缺乏其他置管途径的情况发生。在此,我们推荐几种方法直接或间接证实血液细菌与导管细菌之间的关系,可用于CRBSIs的诊断。

(一)如果拔除导管

取导管尖端5cm进行培养,如果半定量平板滚动培养法计数菌落≥15CFU或定量菌落计数≥102CFU表明导管有细菌定植;如果定植细菌与血培养细菌为同一菌株,则可诊断CRBSIs。

(二)如果需要保留导管

1.阳性时间差法(differential time to positivity,DTP) 使用抗菌药物前,同时经导管和经皮肤抽取相同容积血液(相差5分钟以内)培养,如果经导管血培养阳性时间较经皮肤血培养时间阳性早2小时以上,则表明是CRBSIs。这种方法灵敏度达91%,特异度达94%,这种方法简单,易于开展,可以避免较为繁杂的细菌定量方法。随着自动培养箱的广泛应用,这项技术使用更为方便。

2.定量法 使用抗菌药物前,同时经导管和经皮肤抽取相同容积血液,如果经导管血菌落计数是经皮肤血菌落计数3倍以上,表明是CRBSIs。经导管抽血多次培养为同一种微生物,且定量计数≥102/ml,也提示CRBSIs。

3.革兰-吖啶橙白细胞染色 近年来,该方法被广泛应用于感染疾病的快速诊断。因为感染部位发生白细胞对细菌吞噬现象,因此,收集感染部位白细胞进行离心浓缩,再进行革兰-吖啶橙双重染色,在光学显微镜和荧光显微镜下直接观察细菌或DNA,获得感染证据。有研究表明,革兰-吖啶橙白细胞染色检测法,不仅能提高诊断速度,且敏感度也高于常规的微生物培养法,还有助于初步判断感染的微生物种类,也可以避免不必要的导管拔除及导管拔除过程中可能的污染。但是该技术是否应用于儿童患者尚存争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