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尿的监测
(一)尿量
尿量是反映机体重要脏器血流灌注状态的最敏感指标之一。按24小时尿量分无尿(<100ml/24h),少尿(<400ml/24h),多尿[>4000ml/24h]。尿量异常是肾功能改变最直接和常见的指标。
重症患者因病情变化快,24小时尿量不够精确,故ICU多按小时来计算尿量。正常范围>0.5ml/(kg·h)。按RIFLE AKI/ARF分组标准,尿量与AKI/ARF的关系见表2-5、表2-6。
表2-5 AKI/ARF的RIFLE的分级诊断标准
表2-6 AKIN关于AKI的分级诊断标准(基于RIFLE)
有关尿量应注意以下几点。
(1)假性无尿:重症患者已行导尿,但导尿管无尿引出。其原因有尿引流管因故夹闭忘记打开;因血尿或尿沉渣多导致导尿管堵塞。由此进而致患者因尿潴留引起心率快、血压高,误认为左侧心力衰竭者不鲜见。故对“无尿”者要注意观察患者下腹部有无隆起及包块,排除上述原因引起的尿潴留。尿道断裂、膀胱破裂、腹膜后血肿压迫输尿管也是“假性无尿”的原因。
(2)重症患者高血糖症及使用高渗溶液可对尿量产生很大影响,使少尿症状被掩盖。要注意排除。
(3)出现肾浓缩功能损害时,尿量可以较多,但并不足以排出代谢产物,即所谓非少尿型肾衰竭。
(4)影响重症患者尿量的因素较多,包括饮食、血流动力状态、血浆渗透压、肾功能、垂体功能、体内代谢及治疗策略等。故应结合患者的血流动力及生化等情况来综合评价。仅用尿量判断肾功能变化的可靠性是有限的,但尿量仍然是重要的指标。
(二)尿比重
重症患者应常规测尿比重,1次/12小时至1次/(4~6)小时。与24小时尿量结合,综合判断和分析患者的血容量水平及肾的浓缩功能。
与尿量相比,尿比重的意义可能更大。因浓缩尿液是肾的重要功能之一,而重症患者肾功能不全或衰竭最常见原因是肾小管受损,因此,尿比重测量对于了解肾的浓缩功能价值较大。
尿比重>1.025,高比重尿,提示尿液浓缩,见于心力衰竭或循环衰竭时尿液减少、高热、脱水。提示肾灌注不足,但肾本身功能尚好,为肾前性衰竭。
尿比重<1.010,低比重尿,提示肾浓缩功能降低,见于肾衰竭恢复期或尿崩症,使用利尿药治疗后,以及慢性肾炎、肾盂肾炎的远端肾小管浓缩功能障碍等。
有关尿比重应注意以下几点。
(1)造影剂、渗透性利尿药、蛋白质、红细胞等大分子物质存在时,可致低比重尿的比重增加而影响病情判断。
(2)尿比重固定不变提示肾小球浓缩功能极差,应考虑肾实质受损。
(三)尿渗透压
尿渗透压同样有助于综合分析、判断患者的血容量水平和肾的浓缩功能,但血、尿渗透压必须同时监测,应用血/尿渗透压较单纯监测尿渗透压更有价值,建议1次/日。
(四)尿常规检查
尿中发现红、白细胞、蛋白、管型等,有助于了解和掌握泌尿系统感染或肾功能损害情况,虽然简便易行,但同样有价值,应定期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