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临床应用

四、临床应用

目前没有任何一种药物既能增加心脏和全身氧供,又能减少心肌氧耗,而IABP能做到这一点,所以IABP在临床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一)心脏外科应用

1.IABP在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oronary artery bypass grafting,CABG)围术期的应用 CABG是治疗严重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简称冠心病)的有效方法之一,研究发现术前预防性应用IABP能够降低术后的低心排发生率,减少住院时间。同时有研究证实,应用IABP可以降低CABG患者30天的死亡率,降低远期的死亡率。

2.心脏外科围术期的应用 随着心脏手术技术的发展,危重患者及术后的重症患者在临床所占的比例越来越大,术前心功能较差者,往往术后初期心脏尚不能负担正常的循环功能,表现为术后严重的低心排,造成术后病死率极高。国内外相关研究一致认为及时使用IABP可明显降低心脏手术围术期病死率,提高手术效果。

(二)心脏内科应用

主要用于心源性休克,2014中国心力衰竭诊断和治疗指南中指出IABP可有效改善心肌灌注,又降低心肌耗氧量和增加心排血量。

1.重症心肌炎中的应用 2000年SHOCK报道了经主动脉内球囊反搏支持治疗重症暴发性心肌炎并发心源性休克患者的临床效果,表明此辅助治疗可以有效降低病患致死率20%左右。

2.IABP在不稳定型心绞痛中的应用 一部分难治性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应用药物无法控制病情,这类患者死亡率高,因而需要积极地采取介入性治疗。IABP辅助可以减少缺血的发生,有利于介入治疗的平稳进行。2011年美国冠心病指南推荐在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如果在强化药物治疗仍持续缺血或缺血频发及冠状动脉造影前后血流动力学不稳定的患者建议应用IABP。

3.IABP在高危冠心病介入治疗的应用 高危冠心病患者的手术风险高,IABP可以使95%以上的高危患者成功进行PCI。Briguori等证实对于并发心功能不全的患者行冠状动脉再血管化介入治疗中,应用IABP可以降低术中发生心脑血管事件,减少导管室不良事件的发生。

冠状动脉再血管化介入治疗后出现慢血流或者无复流会造成明显的暂时性心功能下降和血流动力学的损害。对经药物处理血流动力学仍不稳定的无再流患者,指南推荐应常规使用IABP。

4.IABP在冠心病急性心肌梗死(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AMI)中的应用 IABP在AMI中的应用的指南推荐:心源性休克药物治疗难以恢复时,作为冠状动脉造影和急诊血运重建术前的一项稳定措施;AMI并发机械性并发症,如乳头肌断裂、室间隔穿孔时,作为冠状动脉造影和修补手术及血运重建术前的一项稳定性治疗手段;顽固性室性心动过速反复发作伴血流动力学不稳定;AMI后顽固性心绞痛在冠状动脉造影和血运重建术前的一种治疗措施。

虽然指南对于心源性休克患者推荐应用IABP,但ESC和ACC/AHA指南对AMI并发心源性休克患者应用IABP推荐级别不断下降,从2004年Ⅰb类推荐到2011年Ic类推荐,甚至在2012ACC/AHA和2013ESC年指南降为Ⅱ类适应证,上述指南等级下降源于2009年Sjauw等发表的荟萃研究显示,对于STEMI并发心源性休克患者,若接受溶栓治疗则可以从IABP中获益,而接受直接PCI的结果恰恰相反。2012年的IABP-SHOCKⅡ研究结果显示,IABP未能减少30天死亡率。

(三)非心脏性疾病治疗中的应用

左心室功能严重受损、难治的多支冠状动脉病变(包括介入及冠状动脉旁路移植均难以处理)患者行非心脏手术,围术期不良心脏事件风险及病死率均较一般患者显著增加,Samad等认为术前行IABP支持可使心功能最优化,利于此类患者安全接受非心脏手术。Georgeson等研究指出预防性应用IABP可使需要大型手术的心脏病患者,尤其是Goldman心脏危险指数Ⅳ级的患者获益,降低围术期并发症发生率。所以国内外均对此类情况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在心脏功能受损患者合并普外科、骨科、神经外科情况时,在IABP支持下顺利完成手术,取得良好效果。还有小样本研究探讨了IABP在感染性休克患者救治中的研究,取得了良好效果。